1. 中医百科
  2. 修脆

修脆

山药1
1 #

山药2
1 #

山药3
1 #

名称

Chinese Yam

薯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山薯、王薯、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1. 山药
  2. 署豫
  3. 王薯
  4. 蛇芋
  5. 山蓣
  6. 白苕
  7. 九黄姜
  8. 野白薯
  9. 山板薯
  10. 扇子薯
  11. 佛掌薯
  12. 怀山
  13. 怀山药
  14. 淮山
  15. 淮药
  16. 淮山药
  17. 薯预
  18. 薯蓣
  19. 薯药
  20. 山藷
  21. 山薯
  22. 藷薯
  23. 玉延
  24. 炒山药
  25. 焦山药
  26. 薯藇
  27. 署预
  28. 诸署

修脆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

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剂,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原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肉贸肥厚,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茎细长,蔓性,通常带紫色,有棱,光滑无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名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长3.5~7厘米,宽2~4.5厘米,通常耳状3裂,中央裂片先端渐尖,两侧裂片呈圆耳状,基部戟状心形,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7~9条基出;叶柄细长,长1.5~3.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极小,黄绿色,成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2至数个聚生于叶腋,花轴多数成曲折状;花小,近于无柄,苞片三角状卵形;花被6,椭圆形,先端钝;雄蕊6,花丝很短;雌花序下垂,每花的基部各有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苞片广卵形,先端长渐尖;花被6;子房下位,长椭圆形,3室,柱头3裂。蒴果有3翅,果翅长几等于宽。种子扁卵圆形,有阔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山野向阳处。现各地皆有栽培。

性味

甘;平

炮制

  • 山药:拣去杂质,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捞出稍晾,切片晒干或烘干。
  • 炒山药: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山药片100片,用麸皮10斤)。

性状

  • (1)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稍扁而弯曲,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并可见少数须根痕,两头不整齐。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黄色点状物。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 (2)光山药 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7~16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表面光滑,洁白,粉性足。均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修脆的效果

功效

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主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经脉

肺经脾经肾经

主治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白带过多、尿频、虚热消渴。

  • ①《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 ②《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 ③《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 ④《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 ⑤《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 ⑥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 ⑦《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 ⑧《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捣敷。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注意禁忌

有实邪者忌服。

  • ①《本草经集注》:紫芝为之使,恶甘逆。
  • ②《汤液本草》:二门冬为之使。

修脆的药方

  • ①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 ②治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 ③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 ④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普济方))
  • ⑤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薯蓣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 ⑥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纲目》山药酒)
  • ⑦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 ⑧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 ⑨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 ⑩治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救急易方》)
  • ⑾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芎藭、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本经逢原》)
  • ⑿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 ⒀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衷中参西录》珠玉二宝粥)
  • ⒁治耳聋由肺气虚者 山药(炒)三两,白茯苓二两,苦杏仁(去皮尖,炒)二两五钱,为末。用黄蜡一两,溶化为丸,弹子大,盐汤嚼下。少气嗌干者,用生脉散,煎汤嚼之。(《外科大成》蜡弹丸)
  • ⒂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 用山药四两,人参一两,当归身三两,酸枣仁五两。俱炒燥研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 ⒃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生地黄)、豆黄卷(大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芎藭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金匮要略》薯蓣丸)
  • ⒄治腰脚疼痛及腹内一切冷病 薯蓣一斤,杏仁(苦杏仁)一升(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牛乳三升。上烂研杏仁,入牛乳绞取汁,以杏仁尽为度,后取薯蓣相和,都入新瓷瓶盛之,密封瓶口,安于釜中,以重汤煮一伏时,每日空心以温酒调一匙服之。(《圣惠方》九仙薯蓣煎)
  • ⒅治妇女赤白带下 生山药一两,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海螵蛸(去净甲,捣)四钱,茜草三钱。水煎服。(《衷中参西录》清带汤)
  • ⒆治吹乳肿痛不可忍 生山药捣烂,敷上即消,消即去之,迟则肉腐。(《古今医鉴》)

【食疗方】

1.山药粥

干山药50g(或鲜山药100g),粳米100g。将山药和粳米淘洗干净,加清水,先以武火煮沸,继以文火煎熬20~30分钟,以米熟为度。作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效:补益脾胃,滋养肺紧。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久泻久痢和肺肾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潮热盗汗等症。

2.山药茯苓包子

山药、茯苓各100g,面粉200g,白糖150g,猪油、青丝、红丝各适量。将山药、茯苓研粉,加水浸泡成糊状。另取面粉发酵作包子面坯。再将山药、茯苓上笼蒸半小时后,调入面粉、白糖、猪油、青丝、红丝,拌匀成馅,作成包子,再把包子上笼蒸熟即可。每天早晨随意食用。

功效:益脾胃、补气阴、涩精气。主治脾气虚弱所致的食少、便溏、消渴、尿频、遗尿、遗精等症。

3.山药桂圆粥

鲜山药100g,桂圆肉(龙眼肉)15g,荔枝肉3~5个,五味子3g,白糖适量。先将山药去皮切成片,与桂圆、荔枝、五味子同煮,加入适量白糖。每日晚临睡前1小时食之。

功效:补益心肾,止渴固涩。主治心肾之阴不足而引起的消渴、小便频数、心悸失眠、腰部酸痛等症。

4.山药蛋黄粥

山药30g,鸡蛋黄2个,大米120g。先将山药洗净蒸熟,切碎备用。把大米淘净入锅,加入山药同煮,待煮熟快起锅前,将鸡蛋黄打入碗中,去掉鸡蛋清,将蛋黄打散,倒入粥中搅匀即可。每日作早餐食用。

功效:补益脾胃,养心安神,补血养阴。主治脾胃虚弱所致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心悸不宁、久泻、脱肛等症。健康人食用能增强记忆力,增强体质。

5.痛泻粥

淮山药120克,炒白芍12克,陈皮6克,防风6克,红糖适量。将淮山药研成粉末,放入白芍、陈皮、防风的煎液中煮沸成粥,调入红糖服食。

功效:泻肝补脾,止痛止泻。

6.山药花生粥

山药30g,落花生45g,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山药、花生、粳米入锅内,加适量水,煮粥,粥熟后加入冰糖。每日食1次,要适量。

功效:益胃健脾。主治脾胃虚弱症。

7.山药饮

生山药200g。先将生山药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汁。每日当茶饮用。

功效:滋补肾阴,兼补脾肺。主治劳嗽低热等症。

8.山药扁豆粥

淮山药30克,扁豆(白扁豆)10克,粳米100克。将山药洗净去皮切片,扁豆煮半熟加粳米,山药煮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功效:肝癌食疗方,具有健脾化湿,用于晚期肝癌病人脾虚,泄泻等症。

9.山药苡米粥

山药60g,薏苡仁30g。将山药、薏苡仁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粥。每日食服2次,每次20g。

功效:补气益阴,健脾固肾,渗湿止泻。主治糖尿病。

10.山药拌糖

山药500g,糖100g,素油50g,水淀粉75g。山药洗净去皮,蒸熟,切片。开油锅,油开放糖,加少许水,将糖炒化,下水淀粉搅匀,倒入山药片拌匀即可。每日食用1次。

功效:健脾定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11.山药炖猪肚

猪肚150克、山药50~100克。将猪肚洗净切成条或切成小块煮沸后改文火炖熟,再将山药去皮洗净切成片或段同炖至烂。稍加盐调味,空腹食用,每日1次。

功效:滋养肺肾。适用于消渴多尿。

12.拔丝山药

山药500克,白糖100克,芝麻25克。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块.将铁锅放在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五成热时,投人山药炸半分钟,改用文火烤透,倒入漏勺,沥去油。将铁锅用武火加热,投入白糖,不断搅炒,待白糖变成浅黄色时,放入炸好的山药块,不断翻炒推动,将糖均匀地挂在山药块上,同时取芝麻撒在山药块上,迅速装盘(盘底预先抹上熟油)。

服法:准备一碗冷开水,筷子蘸水后夹山药块食用。

功效:补肾益精,固涩止遗。用治肾气亏耗,早泄,遗精,腰痛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此外,还可用于久病之后脾肺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痰喘咳嗽,皮肤干燥。

13.薯蓣酒

生山药250g,黄酒1.5kg。先用酒500g煮沸,放入山药(去皮),并继续添酒,至酒添尽山药熟,将山药取出,加入适量的蜜。早晨空腹食山药,或用葱花、椒盐拌食之。酒另饮,每日1~2次,每次30g。

功效:补中通痹,祛风除湿。主治脾肾不足,肌肉失灵,复受风邪而引起的风眩、口动、眼目闰和肢膝顽痹无力、小便频数者。

14.淮山杞子炖猪脑

淮山药50克,枸杞子15克,猪脑1具,生姜适量,葱适量,食盐适量,味精适量。将猪脑漂洗干净,淮山药、枸杞子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葱、生姜,清水适量。将砂锅置武火上烧沸,移文火煮即成。食用时,加食盐、味精调味。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益肝肾。适用于肾虚眩晕,头痛神衰,腰酸足软等症。

15.淮山药芝麻糊

原料:淮山药15克黑芝麻120克 玫瑰糖6克 鲜牛奶200克 冰糖120克 粳米60克。

做法:将粳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捞出滤干;淮山药切成小颗;黑芝麻炒香。将以上3味放入盆中,加水和鲜牛奶拌匀,磨碎后滤出细茸待用。锅中放入冰糖加清水,溶化过滤后烧开,将由粳米、淮山药、黑芝麻磨碎滤出的细茸慢慢倒入锅内,加玫瑰糖,不断搅拌成糊,熟后起锅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2汤匙。

功效:滋阴补肾,益脾润肠。适用于肝肾不足、病后体虚、大便燥结、须发早白等症。中老年人平时服用,可健体强身,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