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花草
名称
Creeping Rostellularia Herb
爵卿、香苏、赤眼老母草、赤眼、小青草、晴蜓草、苍蝇翅、鼠尾红、瓦子草、五累草、六角仙、观音草、肝炎草、倒花草、四季青、昨蜢腿、野万年青、毛泽兰、屈胶仔、麦穗红、假辣椒、狗尾草、细路边青、六角英、六方疳积草、麦穗癀、蛇食草、水竹笋、阴牛郎、节节寒草、癞子草
倒花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8-9月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原形态】
爵床,一年生草本;高10-60cm。茎柔弱,基部呈匍伏状,茎方形,被灰白色细柔毛,节稍膨大。叶对生;柄长5-10mm;叶片卵形、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2-6cm,宽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叶脉明显,两面均被短柔毛。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圆柱形,长1-4cm,密生多数小花;苞片2;萼4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边缘白色;薄膜状,外药室不等大,被毛,下面的药室有距;雌蕊1,子房卵形,2室,被毛,花柱丝状。蒴果线形,长约6mm,被毛。具种子4颗,下部实心似柄状,种子表面有瘤状皱纹。花期8-11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旷野草了、路旁、水沟边较阴湿处。
-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咸辛,寒。
- ①《本经》:咸,寒。
- ②《别录》:无毒。
- ③《纲目》:微辛。
性状
全草长10-60cm。根细而弯曲。茎具纵棱,直径2-4mm,基部节上常有不定根;表面黄绿色;被毛,节膨大成膝状;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白色的髓。叶对生,具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狼状披针形,两面及叶缘有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及宿存花萼均被粗毛;偶见花冠,淡红色。蒴果棒状,长约6mm。种子4颗,黑褐色,扁三角形。气微,味淡。 以茎叶色绿者为佳。
倒花草的效果
功效
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主治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疟疾,痢疾,黄疸,肾炎浮肿,筋骨疼痛,小儿疳积,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经脉
《闽东本草》:入肝、胆二经。
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活血止痛。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疟疾,痢疾,黄疸,肾炎浮肿,筋骨疼痛,小儿疳积,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或研末。
-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禁忌
- ①《本草汇言》:过服亦克脾气。
- ②《闽东本草》: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
倒花草的药方
-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爵床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 ②治疟疾:爵床一两。煎汁,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药》)
- ③治钩端螺旋体病:爵床(鲜)八两。捣烂,敷腓肠肌。(《云南中草药》)
- ④治酒毒血痢,肠红:小青草、秦艽各三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 ⑤治黄疸,劳疟发热,翳障初起:小青草五钱,煮豆腐食。(《百草镜》)
- ⑥治肾盂肾炎:爵床三钱,地菍、凤尾草、海金砂各五钱,艾棉桃(寄生艾叶上的虫蛀球)十个。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 ⑦治乳糜尿:爵床二至三两,地锦草、龙泉草各二两,车前草一两半,小号野花生、狗肝菜各一两(后二味可任选一味,如龙泉草缺,狗肝菜必用)。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文火煎成400~600毫升,其渣再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取300~400毫升,供患者多次分服,每日一剂,至少以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或于尿转正常后改隔日一剂,维持三个月,以巩固疗效。(《全展选编•传染病》)
- ⑧治肝硬化腹水:小青草五钱。加猪肝或羊肝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 ⑨治筋骨疼痛: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⑩治疳积:小青草煮牛肉、田鸡、鸡肝食之。(《纲目拾遗》)
- ⑾治雀目:鸡肝或羊肝一具(不落水),小青草五钱。安碗内,加酒浆蒸熟,去草吃肝。加明雄黄五分尤妙。(《百草镜》)
- ⑿治口舌生疮: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⒀治痈疽疮疖:小青草捣烂敷。(《本草汇言》)
- ⒁治瘰疬:爵床三钱,夏枯草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民间草药》)
- ⒂治跌打损伤:爵床鲜草适量。洗净,捣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倒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