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郁证

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

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反应性精神病等病,凡表现郁证症状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郁证皆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主要涉及肝、脾、心三脏以及气血失调。

1.郁怒不畅

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致肝气郁结。气滞可致血瘀不行。气郁亦可化火,上扰心神;肝气犯脾,脾失健运,食滞中阻,痰湿中生,从而产生血、热、食、湿、痰郁。

2.情志不遂

肝郁抑脾,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乏源,心脾两虚,心气耗伤,营血渐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安。

【辨证论治】

(一)实证

1.肝气郁结

  •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不思饮食,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嗳气,腹胀,大便失常,女子月事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
  • 方药:柴胡疏肝散。胁肋疼痛,加郁金、青皮以助疏肝解郁之功;嗳气频作,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和胃降逆。

2.气郁化火

  • 主症:性情急躁易怒,头痛,目赤,耳鸣,口苦而干,胸胁胀满,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清肝泻火。
  •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若口苦,苔黄,便秘者,可加大黄、龙胆草以泻火通便。

3.痰气郁结

  • 主症:精神抑郁,咽中如有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碍饮食,伴见胸中窒闷,或兼胁痛。苔白腻,脉弦滑。
  • 治法:化痰利气解郁。
  • 方药:半夏厚朴汤。酌加制香附、枳壳、佛手、旋覆花、代赭石等以增强理气开郁、化痰降逆之效。

(二)虚证

1.忧郁伤神

  •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 治法:养心安神。
  • 方药:甘麦大枣汤。可加栀子、酸枣仁、茯神、合欢花等以加强药力。

2.心脾两虚

  • 主症:多思善虑,胆怯心悸,失眠健忘,头晕神疲,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 方药:归脾汤。可酌加郁金、合欢花之类以开郁安神。

3.阴虚火旺

  • 主症:眩晕,心悸,失眠,心烦易怒,或遗精腰酸,妇女则月经不调。舌红,脉弦细而数。
  • 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 方药:滋水清肝饮。可加入珍珠母、磁石、生铁落等重镇安神;月经不调者,加香附、益母草以理气开郁调经;腰酸,遗精,乏力者,加龟甲、知母、杜仲、牡蛎等以益肾固精。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逍遥散,适用于肝郁轻证患者,每次1袋,每日3次。

2.针灸疗法

可针内关、神门、后溪、三阴交等穴位。

【预防护理】

  • 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郁思虑,防止情志内伤。
  • 2.配合气功、太极拳等治疗。

本病以忧郁不畅,胸胁胀满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有异物梗塞为主症,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郁病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郁证临床治疗时,应明辨虚实,实证以疏肝理气为主,依其病情分别配以行血、化痰、利湿、清热、消食之剂,虚证则以益气扶正,养血滋阴为法。应注意理气药多为香燥之品,病久阴血暗耗,自当慎用,可选用香橼、佛手等药性平和,理气不伤阴的药物。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