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大麦毛

大麦毛

炒麦芽
1 #

炒麦芽2
1 #

生麦芽1
1 #

生麦芽2
1 #

名称

Malt

大麦糵、麦糵、大麦毛、大麦芽

  1. 麦芽
  2. 大麦糵
  3. 大麦芽
  4. 生麦芽
  5. 大麦蘖
  6. 麦蘖
  7. 炒麦芽
  8. 焦麦芽
  9. 麦糵

大麦毛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 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原形态】

大麦,越年生草本。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cm。叶鞘松驰抱茎;两侧有较大的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扁平,长9-20cm,宽6-20mm。穗状花序长3-8cm(芒除外),径约1.5cm小穗稠密,每节着生3枚发育的小穗,小穗通常无柄,长1-1.5cm(除芒外);颖线状披针形,微具短柔毛,先端延伸成8-14mm的芒;外稃背部无毛,有5脉,顶端延伸成芳,芒长8-15cm,边棱具细刺,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有纵沟或内陷,先端有短柔毛,成熟时与外稃粘着,不易分离,但某些栽培品种容易分离。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性味

甘;平

炮制

  • 1.炒麦芽:取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取出放凉。
  • 2.焦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后,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 3.麸制:先将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净麦芽,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每1kg麦芽,用麸皮90g。

性状

果实呈梭形,长8~12毫米.直径2.5~3.5毫米。上端有长约3毫米的黄棕色幼芽,下端有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长0.2~2.0厘米,少数无须根。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有腹沟1条。剥除内外稃后,即为果皮。果皮淡黄色,膜质,种皮薄与果皮难分离,背面基部有长椭圆形的胚,淡黄白色,长3~5毫米,腹面中央有褐色纵沟1条。胚乳很大,乳白色,粉质。气无,味微甜。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

大麦毛的效果

功效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经脉

脾经胃经

主治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 1.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
  • 2.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 3.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用多用于回乳消胀。

注意禁忌

  • 1.《食性本草》: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 2.《汤液本草》:豆蔻、缩砂、木瓜、芍药、五味子、乌梅为之使。
  • 3.《本草经疏》: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用。
  • 4.《本草正》:妇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 5.《药品化义》: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

大麦毛的药方

  • ①快膈进食:麦芽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橘皮(陈皮)各一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纲目》)
  • ②治产后腹中鼓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麦蘖一合,末,和酒服食,良久通转。(《兵部手集方》)
  • ③治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嘿欲卧,食毕辄甚:大麦蘖一升,椒一两(并熬),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补缺肘后方》)
  • ④治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无子当消者:麦蘖二两,炒,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 ⑤治小儿疳,百药不疗 大麦蘖(炒)、神曲(炒)、芜荑(炒)、黄连(去须)。上等分为末,以獖猪胆蒸熟取汁,和宿蒸饼研如薄糊,然后入药拌匀,丸如麻子大,量儿大小加减,空心米饮下二十粒,临时增减,小儿无时,日三五服。(《叶氏录验方》消疳丸)
  • ⑥治产后五七日不大便 大麦芽不以多少。上炒黄为末,每服三钱,沸汤调下,与粥间服。(《妇人良方》麦芽散)
  • ⑦治断乳乳房肿痛 炒麦芽100g,淡豆豉15g,神曲15g,苦地丁(紫花地丁)20g,蝉蜕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广西中医药》1985,8(5):213】
  • ⑧退奶麦芽茶:炒麦芽60克,茶叶5克。同煎一小腕,每日1剂,随时饮用。功效:退奶回乳。运用于哺乳期过,断奶回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