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双叶

双叶

桑叶
1 #

桑叶2
1 #

名称

Mulberry Leaf

铁扇子、蚕叶

  1. 桑叶
  2. 蚕叶
  3. 霜叶
  4. 冬桑叶
  5. 神仙草
  6. 炙桑叶

双叶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桑科植物桑的叶。10~11月霜降后采收经霜之叶,除去细枝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
  •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味

味苦;甘;性寒

炮制

  • 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缀去梗,筛去泥屑。
  • 蜜桑叶:取净桑叶力口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状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柄长1~2.5cm;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 味淡、微苦涩。以叶大、色黄绿者为佳。

双叶的效果

功效

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经脉

肺经肝经

主治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 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 ⑾《百草镜》:治肠风。
  •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 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双叶的药方

  • 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苦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桔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 ②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濒湖集简方》)
  • 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 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黑芝麻)(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 ⑤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 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 ⑦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 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仁斋直指方》)
  • ⑨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盫之。(《通玄论》)
  • ⑩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 ⑾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 ⑿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 ⒀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 ⒁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 ⒂治遍身出汗不止 新桑叶,乘露采摘,控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汤调服。(《种杏仙方》)
  • ⒃治膈气呕逆,不能下食 桑叶末二两,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醋浆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入生姜汁少许,不计时候,稍热并滓服。(《圣惠方》)
  • ⒄治手足麻木,不知痛痒 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急救方》)
  • ⒅治乳硬作痛 嫩桑叶,生采,研。以米饮调,摊纸花贴病处。(《妇人良方》)

【食疗方】

1.菊桑薄竹茶

菊花5克,桑叶5克,薄荷3克,竹叶(淡竹叶)30克,白茅根30克。将诸品共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即成。代茶随时饮用。

功效:辛凉解表,清利咽喉。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自汗鼻塞,咽喉肿痛,咳嗽痰稠等症。

2.桑叶浮小麦茶

桑叶(以霜桑叶为好)10g,浮小麦30g。将桑叶搓碎,入大茶杯中,备用。取锅1只,加入浮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用浮小麦汁冲泡桑叶,盖焖10分钟即成。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止汗之功。主治肺结核低热盗汗等症。

3.桑菊蝉衣饮

桑叶10g,菊花10g,蝉衣(蝉蜕)6g,白糖适量。将桑叶、菊花择净,蝉衣去头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煎15分钟,滤渣取汁。再加白糖搅匀即成。常饮服。

功效:疏风散热,镇惊。主治小儿惊风,症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

4.红花桑叶菊花汤

红花3克,桑叶、菊花各10克。将桑叶、菊花、红花共置杯中,开水冲泡,盖焖片刻,先熏患眼,薰后温服。每日2次,连用3日。

功效:散热消肿,止痛明目。主治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等症。

5.桑叶薄菊枇杷茶

  • 原料:桑叶500g,黄菊花250g,枇杷叶250g,薄荷250g。
  • 制作:上述诸药共制成粗末,用洁净的纱布袋分装,每袋10~15g。每取1袋,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盖焖10分钟即成。代茶频饮。
  • 功效:疏风清热,解表清肺。主治风热感冒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