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炭
侧柏炭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夏、秋采收,剪取小枝,晾干。
性味
苦、涩,寒。
炮制
- 侧柏叶:拣净杂质,揉碎去梗,筛净灰屑。
- 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
性状
本品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原形态】
侧柏(《药性论》)又名:柏(《诗经》),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黄心柏、扁松、云片柏,松蟠、片松、喜柏。常绿乔木,高达20米,直径可达1米。树冠圆锥形,分枝多,树皮红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小枝扁平,呈羽状排列。叶十字对生,细小鳞片状,紧贴于小枝上,亮绿色,端尖,背有凹陷的腺体1个。雌雄同株,雄球花多生在下部的小枝上,呈卵圆形,长2~3毫米,具短柄,有5~10对雄蕊;雌球花生于上部的小枝上,球形,无柄,直径3~4毫米,鳞片3对,有时4对,下面2对下半部肉质突起,基部各生有2个直立胚珠,球果卵圆形,长1.2~2.5厘米,肉质,浅蓝色,后变为木质,深褐色而硬,裂开,果鳞的顶端有一钩状刺,向外方卷曲。种子椭圆形,无刺,淡黄色,质柔软,长0.5厘米,径0.3厘米。花期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
-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南部,经华北向南过广东、广西北部,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干燥枝叶,长短不一,分枝稠密。叶为细小鳞片状,贴伏于扁平的枝上,交互对生,青绿色。小枝扁平,线形,外表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微有清香气,味微苦,微辛。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
侧柏炭的效果
功效
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经脉
主治
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 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 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
-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
-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禁忌
- ①《药性论》:与酒相宜。
- ②《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侧柏炭的药方
- ①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叶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柏叶汤)
- ②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捣罗为散,不计时侯,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 ③治鼻衄出血数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叶等分。为末,吹鼻中。(《普济方》)
- ④治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酒服三钱。(《济急仙方》)
- ⑤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柏叶(焙干为末)、黄连。二味同煎为汁服之。(《本草图经》)
- ⑥治小儿洞痢:柏叶煮汁,代茶饮之。(《经验方》)
- ⑦治痔、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柏叶烧灰调服。(《百一选方》)
- ⑧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不止: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一两(炒半黑色)。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普济方》侧柏散)
- ⑨治妇人月水久不断:白芍、柏叶(炙)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酒各半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 ⑩治历节风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转动,动即痛极,昼夜不宁:侧柏叶五钱,木通,当归、红花、羌活、防风各二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 ⑾治风痹历节作痛: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纲目》柏叶酒)
- ⑿治大人及小儿汤火伤:侧柏叶,入臼中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涂敷于伤处,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疮当敛,仍灭瘢。(《本草图经》)
- ⒀治高血压:侧柏叶五钱。切碎,水煎代茶饮,至血压正常为止。(《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 ⒁治深部脓肿:侧柏叶一两,白矾五钱,酒一两。先将侧柏叶捣碎,又将白矾细粉置酒中溶化,再将侧柏叶倒入酒内和匀,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 ⒂治流行性腮腺炎:扁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白调成泥状外敷,每天换药二次。(《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 ⒃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二、三沸,先熏后洗,一日二、三次。(《河北中医药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