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N03
【释名】
古代指额部两眉头之间为“阙”,星相家称其为印堂,穴在其上,故名。
【别名】
曲眉(《千金翼方》),光明(《新集备急灸经》)
【出处】
《素问•刺疟》篇,《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定名印堂。
【位置】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局部解剖】
在降眉间肌;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布有滑车神经及面神经分支。
【主治】
前额痛,眩晕,鼻炎,鼻衄,感冒发热,高血压,失眠,呕吐,产后血晕不语,子痫,小儿惊厥。
【方例】
- 目痛: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简易针灸疗法》)。
- 鼻塞: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针灸学简编》)。
- 鼻渊: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类经图翼》)。
- 鼻衄不止:配合谷穴、上星穴、百劳穴、风府穴、迎香穴、人中穴、京骨穴(《针灸大成》)。
- 头痛:配太阳穴、风池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 头重:配攒竹穴(《医学纲目》)。
- 眩晕:配丝竹空穴、头维穴(《针灸医案集要》)。
- 两眉角痛不已:配后溪穴、攒竹穴、阳白穴、合谷穴、头维穴(《针灸大全》)。
- 舌尖生疔:配中指尖穴、颈百劳穴、承浆穴、少冲穴、少府穴(《刺疗捷法》)。
- 中风不省人事: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合谷穴(《针灸便用》)。
- 角弓反张痧:配百会穴、天庭穴、唇中央穴、中脘穴、天拜骨穴(《痧惊合璧》)。
- 产后血晕:配支沟穴、足三里穴(《简易针灸学》)。
【刺灸法】
斜刺或横刺,向下或向左右透刺0.5~1寸,得气时局部酸胀。若透至山根穴,则鼻部有酸胀感;或三棱针点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