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莱菔子

莱菔子

莱菔子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夏、秋间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皆产;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地。

性味

味辛;甘;性平

炮制

  • 莱菔子:簸去杂质,漂净泥土,捞出,晒干,用时捣碎。
  • 炒菜菔子:取净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性状

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长约3毫米,宽2.5毫米。表面红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种脐,呈褐色圆点状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全体均有致密的网纹。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或黄色的种仁;有油性。无臭,味甘,微辛。以粒大、饱满、油性大者为佳。

莱菔子的效果

功效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 主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

经脉

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

主治

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

  • ①《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 ②《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 ③《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 ④《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 ⑤《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 ⑦《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脾虚而无食积者,不宜与人参同用,以免降低人参补气效力。

莱菔子的药方

  • 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 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63)
  •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 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 ⑤治一切食积: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 ⑥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砂仁)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 ⑦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 ⑧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猪牙皂)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 ⑨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猪牙皂)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 ⑩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 ⑾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访》)
  • ⑿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 ⒀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 ⒁ 治脾气虚,心腹胀满,胸膈不利,少思饮食 萝卜子五两(炒令熟,捣细罗取末一两,余者有油,别烂研如膏),沉香一分,白术一分,草豆蔻一分(去皮)。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前萝卜子末,及别入白 砂糖一钱半,同研令匀。每服一钱,细嚼后以米饮下。其萝卜子膏别入草豆蔻末一分,白砂糖三分,拌令匀,每取半枣大,亦细嚼,米饮下,并不计时候服。(《圣 惠方》)
  • ⒂治小儿伤食腹胀 萝卜子(炒)、蓬莪术各一两,胡椒半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不拘时候,萝卜汤下,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百一选方》褐圆子)
  • ⒃治小儿腹胀 萝卜子(炒)、紫苏梗、干葛(葛根)、陈皮各等分,入甘草少许,煎服。食少加白术。(《万氏家抄方》)
  • ⒄治小儿腹胀如鼓,气急满闷 萝卜子半两(用巴豆肉一分,拍破,同炒黑色,去巴豆不用,止用萝卜子),木香一分。上为细末,用蒸饼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橘皮汤下,食后,日三服。(《叶氏录验方》赚气丸)
  • ⒅治习惯性便秘 莱菔子、当归各20g,加6倍量水,煎熬2h,共煮两次,取滤汁加蜂蜜200g,煮沸,每日服200ml。【《湖南中医杂志》1987,(1):11】
  • ⒆治痰嗽 苦杏仁(去皮、尖)、萝卜子各半两。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 ⒇治咳嗽痰喘 莱菔子9g,白果9g,熟地黄18g,陈皮6g,苦杏仁9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莱菔白果汤)
  • (21)治消渴后变成水气,令作小便出 萝卜子三两(炒令黄),紫苏子二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桑根白皮汤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
  • (22)治干脚气、心腹妨闷,脚膝疼痛 萝卜子一两〔微炒),羌活一两。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
  • (23)点翳 萝卜子一粒,研细去壳,以灯草(灯心草)蘸唾津调点翳上。(《疡医大全》)
  • (24)治小儿口疮 莱菔子、白芥子地肤子各10g。共研细末,将食醋煮沸,待温,和药末调成膏状,涂纱布上,贴患儿两足涌泉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湖北中医杂志》198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