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熊胆

熊胆

熊胆
1 #

熊胆2
1 #

名称

Bear Gall

狗熊胆、黑瞎子胆

  1. 狗熊胆
  2. 黑瞎子胆
  3. 铁胆
  4. 铜胆
  5. 金胆
  6. 菜花胆
  7. 墨胆
  8. 真熊胆

熊胆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一般于冬季捕捉,捕获后,剖腹取胆,割时先将胆口扎紧,割取后小心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板夹扁,悬挂于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不宜晒干或烘干,以防腐臭。

性味

苦,寒。

炮制

去净皮膜,研成细末用。

性状

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

有光泽,颜色不一,金黄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质松脆,味苦回甜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亮较差、质亦较脆者,习称菜花胆。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极苦,清凉而不粘牙。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以云南所产的云胆品质最优;黑龙江、吉林所产的东胆产量最大。

熊胆的效果

功效

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 主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

经脉

肝经胆经脾经胃经

主治

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

  • ①《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
  • ②《唐本草》: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疳匿心痛。
  • ③《日华子本草》:治疳疮,耳鼻疮,及诸疳疾。
  • ④《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
  • ⑤《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
  • ⑥《本草述》:治喉痹。
  • ⑦《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
  • ⑧《随息居饮食谱》:治疔疽。

用法用量

  • 内服:入丸散,0.2~0.5g。
  •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点眼。

注意禁忌

  • ①《药性论》:恶防己、地黄。
  • ②《本经逢原》:凡实热之证,用之咸宜,苟涉虚象,便当严禁。

熊胆的药方

  • ①治小儿惊痫瘈疭: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诞。(《食疗本草》)
  • ②治小儿一切疳疾,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熊胆一钱(研),麝香半钱(研),壁虎一枚(去头、足、尾,面裹煨熟,研),黄连(去须,取末)一钱。上同研极细,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麝香丸)
  • ③治疳羸瘦:熊胆、使君子仁各等分。研细,放入瓷器中,蒸熔,宿蒸饼,就丸麻子大。米饮送下二十丸,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丸)
  • ④治小儿奶疳黄瘦,体热心烦:熊胆一分,青黛半两,蟾酥半两,黄连末半两,牛黄一分。上药,都研如粉,以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 ⑤治蛔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外台》)
  • ⑥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熊胆丸)
  • ⑦治五痔十年不瘥:涂熊胆,取瘥止。(《千金方》)
  • ⑧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冰片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摄生众妙方》)
  • ⑨治小儿疳疮蚀鼻:熊胆半分。以汤化,调涂于鼻中。(《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