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

血证是以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泻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致的病证。本节主要讨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和紫斑等七种病证。

现代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可引起出血。某些系统如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的出血症状,血液病引起的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等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血证之总的病机可归纳为火热熏蒸,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

各类血证与脏腑关系:

【辨证论治】

(一)鼻衄

1.热邪犯肺

2.胃热炽盛

3.肝火上炎

以上三型出现阴津亏损者,均可加生地黄、玄参、麦门冬。

4.气血亏虚

(二)齿衄

1.胃火炽盛

2.阴虚火旺

以上两型均可加小蓟、大蓟。

(三)咳血

1.燥热伤肺

2.肝火犯肺

以上两型均可加白茅根、茜草、小蓟;津伤者加麦门冬、玄参;痰多黄稠者改用清金化痰汤桔梗加小蓟、茜草。

3.阴虚肺热

以上三型咳血量多者,均可加三七粉、云南白药、十灰散。

(四)吐血

1.胃火壅盛

2.肝火犯胃

3.气虚不摄

上述三种证候,若因出血过多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可用独参汤。

(五)便血

1.肠道湿热

2.气虚不摄

(六)尿血

1.下焦湿热

2.肾虚火旺

3.脾肾亏损

(七)紫斑

1.血热妄行

2.阴虚火旺

3.气不摄血

上述各种证型,凡齿衄甚,均可用中药漱口。如生石膏30g,黄柏15g,五倍子15g,儿茶6g,水煎成500ml,漱口10~15分钟。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血康口服液,适用于血热妄行型紫癜,口服,每次10~ 20ml,每日3~4次。

2.针灸疗法

【预防护理】

血证可由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而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火热熏灼及气虚不摄两大类。火热又右实火、虚火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又有仅见气虚及气损及阳,阳气亦虚之别。在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原则。一曰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二曰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三曰治血,根据情况结合应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因血证之中以热迫血行所致者最多,所以凉血止血药相应应用最多。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