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

胁痛是由于肝胆失于疏泄或肝胆络脉失养所致,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胁痛既可单独出现,又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

现代医学的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胆道感染、胆石症和肝脏病等,凡表现以胁痛为主者,均可按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

七情刺激,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发为胁痛。

2.瘀血停着

气郁日久,血流不畅,或强力负重,胁络受伤,瘀血停留,瘀血停于胁络,致使胁痛。

3.肝胆湿热

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积湿生热,湿热内蕴;或湿热之邪外袭,郁结少阳,肝胆经气失于疏泄,发生胁痛。

4.肝阴不足

久病或劳倦过度,精血损伤,肝阴不足,肝络失于血养,络脉不和,发生隐隐胁痛。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2.气滞血瘀

3.肝胆湿热

4.肝阴不足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舒肝和胃丸,适用于肝气郁结型,口服,水蜜丸每次9g,每日2次。

2.针灸疗法

【预防护理】

1.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气机条达,对预防与治疗胁痛有着重要的作用。

2.胁痛属于肝血不足者,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胁痛属于湿热蕴结者,尤应注意饮食,忌酒,忌辛辣肥甘之品,生冷不洁之品也应注意;对于香燥之品,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

胁痛病位主要在肝胆,临床之辨证应结合兼症,分清气、血、虚、实。气滞、血瘀、湿热而致的胁痛,一般为实证;肝阴不足而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在治疗上应着眼于肝胆,根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理论,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实证胁痛应该理气、活血、清利湿热,虚证胁痛应该养阴,柔肝,同时亦可加入理气之品。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