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胡椒
名称
pepper
白胡椒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实,通称黑胡椒。如全部果实均已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里灰白色,通称白胡椒。
【原形态】
胡椒,攀援状藤本,长达5m。节显着膨大,常生须根。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厚革质,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9-15cm,宽5-9cm,先端短尖,基部圆,常稍偏斜,叶脉5-7条,最上1对离基1.5-3.5cm从中脉发出,其余为基出。花通常单性,雌雄同株,少有杂性,无花被;穗状花序与叶对生,比叶短或近等长;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苞片匙状长圆形,长3-3.5mm,下部贴生于花序轴上,上部呈浅杯状;雄蕊2,花药肾形,花丝粗短;子房球形,柱头3-4,稀5。浆果球形,直径3-6mm,成熟时红色,未成熟时干后变黑色。花期6-10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原产东南亚,现广植于热带地区。
- 资源分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性味
辛,热。
性状
①黑胡椒
又名:黑川。为近圆球形果实,直径3~6毫米。表面暗棕色至灰黑色,具网状皱纹。顶端有微细突起的柱头遗迹,基部有自果轴脱下的疤痕。外果皮及中果皮质松 睫,易剥落,内果皮薄壳状而稍坚硬。纵切面大部分为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坚硬而稍带粉性的外胚乳,靠近顶端有细小的胚及内胚乳,外胚乳通常中央颜色较浅,并 具有空隙。气芳香,有刺激性,味辛辣。以粒大、饱满、色黑、皮皱、气味强烈者为佳。
②白胡椒(《纲目拾遗》)
又名:白川。为近圆球形果核,直径3~6毫米。表面灰白色,平滑,顶端略扁或微凹,基部多少隆起,有时显黑棕色斑。四周有纵走的脉纹10~14条。内果皮及种子的性状均与黑胡椒同。以个大、粒圆,坚实、色白;气味强烈者为佳。
白胡椒的效果
功效
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经脉
主治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 ①《唐本草》: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
- ②《海药本草》: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
- ③《日华子本草》: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草毒。
- ④《本草蒙筌》:疗产后血气刺疼,治跌扑血滞肿痛。
- ⑤《纲目》: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浮热作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置膏药内外贴。
注意禁忌
阴虚有火者忌服。
- ①《海药本草》:不宜多服,损肺。
- ②《本草备要》:多食发疮痔、脏毒、齿痛目昏。
- 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破血堕胎,发疮损目,故孕妇及阴虚内热,血证痔患,或有咽喉口齿目疾者皆忌之。绿豆能制其毒。
白胡椒的药方
- ①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 胡椒,酒服之佳,亦宜汤服。若冷气吞三七枚。(《食疗本草》)
- ②治心下大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钱。研匀,男用生姜、女用当归,酒下。(《寿域神方》)
- ③治胃痛:大红枣(去核)七个,每个内入白胡椒七粒,线扎好,饭锅上蒸七次,共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温滚水下,如壮实者用十丸。服后痛止,而胃中作热作饥,以粥饭压之即安。此寒食痰次皆治。(《百草镜》)
- ④治反胃呕哕吐食,数日不定:胡椒三分(末),生姜一两(微煨切)。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惠方》)
- ⑤治翻胃及不怕饮食:半夏(汤洗十遍)、胡椒。上等分,为细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百一选方》)
- ⑥治翻胃:胡椒一味,醋浸之,晒干,醋浸不计遍数,愈多愈好,碾末醋糊为丸。淡醋汤下十丸,加至三、四十丸。(《证治要诀》)
- ⑦治夏月冷泻及霍乱:胡椒碾末,饭丸梧子大。每米饮下四十丸。(《卫生易简方》)
- ⑧治霍乱吐泻:胡椒四十九粒,绿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匀,木瓜汤服一钱。(《仁斋直指方》)
- ⑨ 治疟疾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白胡椒,研细末,用小瓶装好,不令泄气,再用蝉蜕研末,亦以瓶装之(蝉退要用全的,连头、足用)。用时每药分量只要如黄豆大,合成一处,用普通膏药一张,将药放在中间,在期前两小时至四小时以内,贴于背后天柱穴,愈后再将膏药撕去。(《中医杂志》(9):500,1956)
- ⑩治缺钙抽搐:白胡椒二十粒,鸡蛋皮两个。将上药焙黄后共研成粉,分为十四包。每日一包,开水冲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 ⑾治小肠淋,沙石难出,疼痛:胡椒、朴硝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温汤调下二钱匕,并二服。(《圣济总录》二拗散)
- ⑿治阴囊湿疹:胡椒十粒。研成粉,加水2000毫升,煮沸。外洗患处,每天二次。(《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 ⒀治风虫牙痛:胡椒、荜拨(荜茇)等分。为末,蜡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卫生易简方》)
- ⒁治风虫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胡椒九粒,绿豆十一粒,布裹捶碎,以丝绵包作一粒,患处咬定,涎出吐去。(《韩氏医通》)
- ⒂治冻伤:胡椒10%,白酒90%。把胡椒浸于白酒内,七天后过滤使用。涂于冻伤处,每日一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 ⒃治蜈蚣咬伤:胡椒,研末调敷。(《多能鄙事》)
- ⒄治脾胃虚冷,干呕恶心,呕吐痰沫,全不思食 胡椒二十一粒,丁香十四粒,半夏十个(汤泡去滑)。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圆如鸡头大。每服一圆,以干枣一枚,擘破去核,入药在内,以湿纸裹煨熟,放温,以米汤烂嚼送下。(《澹寮集验方》)
- ⒅治心痛,精神闷乱 胡椒、高良姜、乌头(川乌)(炮裂,去皮脐)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米醋三盏,熬令硬软得所,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盐汤嚼下,妇人醋汤下。(《圣济总录》胡椒丸)
- ⒆治脾疼不可忍,及疗冷气痛 陈茱萸二两,浮椒、蚌粉(炒赤色)各一两。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温酒或盐汤下。遇发时服,甚者不过二三服立效。(《世医得效方》浮椒丸)
- ⒇治泄泻 用胡椒为末,姜汁调敷脐上。(《幼科指南》)
- (21)治水气脚肿,腹胀,上气喘满 胡椒二百粒(生用),巴豆十粒(去皮并心膜,用竹纸数重,裹压,频换纸,去油尽为度)。上二味向碾为细末,醋糊圆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淡姜汤下,食后服。(《卫生家宝》胡椒丸)
- (22)治哮证遇冷即发,属中外皆寒者 胡椒四十九粒。入活蛤蟆腹中,盐泥固,煅存性,卧时分五次好酒调服。有热者误用,其喘更甚。(《证治宝鉴》椒蟾丸)
- (23)治小儿哮喘 白胡椒1~5粒。研末,放于膏药中心,先用生美擦患儿肺俞穴,以擦红为度,再将膏药贴上。禁风寒及食生冷。(《湖北科技资料》1971,9:19)
- (24)治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状,叶之不出 胡椒五分,干姜六分,款冬花三分。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米饮服三丸,日再服,以知为度。(《外台》小胡椒丸)
- (25)治小便不通 白胡椒7粒,葱白1根。共捣如泥,填敷脐上,盖以塑料薄膜,胶布固定。一般敷药2~3h即效。【《新中医》1984,(9):封四)
- (26)治阴痒生疮 胡椒半两,紫梢花一两。上为粗末,水煎浴洗。(《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27)治一切疮口黑烂死肉 胡椒半两,腻粉(轻粉)一分,乌梅肉半两(烧存性)。上三味同研匀。每用少许敷死肉上,外用醋调面糊靥子盖之。次日蚀下,即用生肉药贴之。(《鬼遗方》)
- (28)治目中常流泪者 用胡椒一味。为末,黄蜡溶化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后茶清下。(《秘传眼科龙木论》)
- (29)治牙疼 胡椒末一钱,蟾酥一字大(浸过)。上药同研令相得,丸叫麻子大。以绵裹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圣惠方》)
【食疗方】
1.姜橘椒鱼羹
生姜30克、橘皮(陈皮)10克、胡椒3克、鲜鲫鱼1尾(250克)、食盐适量。将鲜鲫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共装入纱布袋内,包扎好后填入鱼腹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煨熟即成。食用时,除去腹中的药袋,加食盐少许,可单食。
功效:温胃散寒。适用于胃寒疼痛、虚弱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蛔虫性腹痛等症。
2.筚拨粥
筚拨(荜茇)5克,白胡椒粉1克,肉桂皮3克,糯米适量。以糯米煮粥。筚拨、白胡椒粉、肉桂皮三者为末,同煮令熟,去滓,兑入糯米粥中,空腹食之。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3.胡椒鸡
山楂15克,老母鸡1只,胡椒30克,红糖15克。将鸡毛褪净,去内脏,切成块,与胡椒、山楂、红塘一起放入锅内,添水煮烂,吃肉喝汤。
功效:温中散寒,消积止痢。
白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