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痛风等,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是发病的外因。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

风寒湿邪乘机体正气虚弱,卫阳不足,腠理疏松之时,侵袭肌肤、经络、关节,使气血凝滞,脉络痹阻而发生风寒湿痹。又由于风寒湿各邪侵犯人体常有轻重之不同,因此证候表现亦不尽相同。风性善行数变,若风气偏胜,其痛多游走不定,此称其为"行痹";寒性凝滞,若寒邪偏胜,则其痛多较剧而痛处不移,此称其为"痛痹";湿性重浊,若湿邪偏胜,其证多表现为沉重而痛、麻木不仁,此称其为"着痹"。

2.感受热邪,或郁久化热

素体阳盛或阴虚内热,感受风寒湿外邪,郁久化热;或脾湿内蕴,复感湿热外邪,热邪与人体气血相搏而致使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此种痹证称"热痹"。

本证常因气候变化而反复发作。若诊治不当,或久治不愈,致使血虚津亏,痰瘀痹阻,形成关节肿痛不消或形成畸形。若正虚邪恋,病邪深入,亦可产生脏腑的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

【辨证论治】

1.行痹

2.痛痹

3.着痹

对于风寒湿偏胜不明显者,可用蠲痹汤作为风寒湿痹通用的基础方进行治疗。

4.热痹

以上诸痹迁延日久,反复发作,可致关节僵硬变形,疼痛持久,活动受限,或累及脏腑出现胸痹、心悸、气短等。治宜补肝肾、益气血、通经络、祛风湿、化瘀血之法,药物如当归、熟地、黄芪、续断、补骨脂、乌蛇、蜂房、僵蚕、稀莶草、淫羊藿、桃仁、土鳖虫等。亦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全蝎、蜈蚣、乌蛇等。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2.针灸疗法

【预防护理】

痹证以疼痛突出,临床表现为筋骨、肌肉、关节的酸痛、重着、屈伸不利。应与痿病相鉴别。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在因素,而感受风、寒、湿、热为引起本病的外因,其中尤以风寒湿三者杂至而致病者为多。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临床分为风寒湿痹及热痹两大类。风寒湿痹中,风偏胜者为行痹;寒偏胜者为痛痹;湿偏胜者为着痹。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根据病邪的偏胜而酌情应用。行痹以祛风为主,兼用散寒除湿,佐以养血;痛痹以温经散寒为主,兼以祛风除湿;着痹以除湿为主,兼用祛风散寒,佐以健脾;热痹以清热为主,兼用祛风除湿。痹证日久则应根据正气亏损的不同采用益气养血,补养肝肾,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