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也称"崩中漏下";。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者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尽者为"漏";,二者经常交替出现,概称崩漏。

现代医学中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肾虚  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肾失封藏,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乃成崩漏。
2.脾虚  饮食劳倦,或思虑伤脾,脾虚气陷,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经血妄行,成为崩漏。
3.血热  素体阳盛,或肝郁化火,或外感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成崩漏。
4.血瘀  情志所伤,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复感外邪,瘀阻冲任,血不归经,成为崩漏。


【辨证论治】
崩漏的治疗,根据发病的缓急,出血的新久,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法。  
塞流:即是止血。血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留得一分血,便是留得一分气。一般采用益气摄血法,多服用独参汤或生脉散。
澄源:即求因治本,一般在血止后,或病情缓和时应用此法,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也是本病论述的重点。
复旧:即善后调理,治法或补肾、或调肝、或健脾,目的在于恢复人体的正气,从而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1.肾虚


(1)肾阳虚
主症:经来无期,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质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晦黯,大便溏薄。舌淡,脉沉迟无力或沉细弱。
治法:温补肾阳,止血固经。
方药:右归丸加减。若血量多者,去肉桂,加黄芪、乌贼骨。


(2)肾阴虚
主症: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少不一,色鲜红质黏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止血固经。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


2.脾虚
主症:经血非时而至,量多或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脉沉弱。
治法:健脾补气,固经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


3.血热
主症: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止,色鲜红质稠,面红口渴,烦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固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


4.血瘀
主症: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或胀痛拒按。舌紫黯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四物汤合失笑散。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归脾丸:适用于气不摄血型,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针灸疗法      针刺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灸中极、气海。
3.穴位注射      5%当归注射液0.5ml在关元、血海注射,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预防护理】
1.注意卧床休息。
2.增加饮食营养。
3.大量出血虚脱时应及时抢救。


本病以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诊断为崩漏,依据阴道出血量、病势、病情轻重而有崩与漏的区别。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致的不规则阴道出血,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