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食疗

小儿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多发于夏秋季节,有时也称"秋季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前者是由细菌、病毒、霉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大便镜检有较多的白细胞或红细胞。后者多见于婴幼儿,常有喂养不当的病史,大便中含有不消化饮食物、脂肪球,或粪糖原阳性。临床分为轻、中、重三型,重型患者每天腹泻10次以上,伴有明显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须住院治疗。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

食疗原则

实证以祛邪为主,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化湿。虚证以扶正为主,治以健脾益气、健脾温肾。

各型通用食物

辩证施食

一、伤食证

临床表现

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臭气很重,矢气较多,口臭纳呆,常伴呕吐。舌苔厚腻,脉滑。

施食原则

消食化滞,运脾止泻。

食疗方

二、风寒证

临床表现

大便稀溏,色淡多沫,臭气轻,肠鸣腹痛,或伴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滑,脉浮。

施食原则

疏风散寒,化湿止泻。

食疗方

三、湿热证

临床表现

发热或不发热,大便如水样,内有不消化食物,色绿或黄,或有少许粘液,每天十余次,肛门灼热,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指纹紫。

施食原则

清热利湿,安肠止泻。

食疗方

四、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

时泻时止,日久不愈,大便稀溏或有不消化食物,食后即泻,面色苍白,睡眠露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施食原则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食疗方

五、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

久泻不愈,日轻夜重,黎明更甚,大便如水样,有不消化的食物,腹痛喜暖,形体日见消瘦,四肢发凉。舌淡苔滑润,脉沉迟弱。

施食原则

健脾温肾,固涩止泻。

食疗方

参考书目:倪世美 金国梁主编.中医食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小儿腹泻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