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型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亦称蚤型或鼠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体以鼠蚤为媒介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极低。
病因
1、传染源:家鼠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在鼠间传播。类感染后不立即死亡,而鼠蚤只死后才叮咬而使人受感染。此外,病人及牛、羊、猪、马、骡等也可能作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鼠蚤的叮咬传播。鼠蚤叮咬人时不是直接将莫氏立克次体注入人体内,但可同时排出含病原体的粪便和呕吐物污染伤口立克次体经抓破处进入人体;蚤被压虽后,其体内病原体可经同一途径侵入。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也可患病。蚤干粪内的病原体偶可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和眼结膜使人受染。如有虱寄生人体,亦可作为传播媒介。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或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与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
临床表现
- (一)潜伏期:流行性鼠型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如果感染量大,发病时间可提前。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等。地方性鼠型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5~15天。
- (二)症状和体征:流行性和地方性鼠型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 (三)物理检查: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 (四)并发症: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可出现阴囊、阴茎、阴唇肿胀和坏疽。有时可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有的昏迷、迟钝、呆傻,有的兴奋。
诊断
(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依赖血清学试验,豚鼠接种分离病原体确诊。
(二)实验室检查
- 1.血象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
- 2.血清学检查外斐氏反应中,变形杆菌CX19凝集的诊断意义与流行斑疹伤寒相似,即只有群特异性而无型特异性。以莫氏立克次体作抗原与病人血清进行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等可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鉴别。
- 3.动物接种将发热期患者血液接种入雄性豚鼠腹腔内,接种后5~7日动物发热,阴囊因睾丸鞘膜炎而肿胀,鞘膜渗出液涂片可见肿胀的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病原体。
治疗措施
与流行型斑疹伤寒基本相同。国内某一系列(1985年)报道186例,101例以多西环素200mg顿服治疗;85例则采用四环素每日2g(4次分服),疗程5~7日。结果2日内退热者多西环素组为77%,四环素组为26%,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多西环素组的复发率为3.9%,四环素组为2.4%。国内也有认为除确诊早或有合并症者可加用多西环素外,其他病例可不必使用抗生素。
预防
- 1、主要是灭鼠灭虱,对病人及早隔离治疗。
- 2、因系散发性疾病,一般不用预防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