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鲈鱼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鮨科动物鲈鱼的肉。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体长,侧扁,背腹面皆钝圆,背部在第1背鳍起点处隆起。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头略尖,中等大。吻尖,口大,稍倾斜,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锄骨、口盖骨上都有细齿,舌平滑无齿。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后角下缘有3个大棘,鳃盖后缘具1棘。鳃孔大,两边的鳃膜和鳃峡相连处的距离很近,鳞小,呈栉形;侧线鳞70~78,背鳍、臀鳍基部鳞片小。背鳍显著分为2个,第1背鳍Ⅻ,为梗棘,以第5及第6棘最长;第2背鳍13,为分枝鳍条;背鳍起点在鳃盖棘后。腹鳍16,胸位。胸鳍短。臀鳍Ⅲ7~8,起点在背鳍第6鳍条下方,其棘以第2个最为强大。体色背部灰白,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半部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呈灰色,有黑色边缘,背鳍中部有黑色条纹。性凶猛,以鲚、银鱼、鲻鱼等为主要食物。
性味
味甘;性平
鲈鱼的效果
功效
为鮨科动物鲈鱼的肉。主脾虚泻痢,消化不良,疳积,百日咳,水肿,筋骨萎弱,胎动不安,疮疡久不愈。
经脉
肝;脾;肾经
主治
益脾胃,补肝肾。主脾虚泻痢,消化不良,疳积,百日咳,水肿,筋骨萎弱,胎动不安,疮疡久不愈。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60-240g,或作鲙食。
注意禁忌
《嘉祜本草》:多食发痃癖及疮肿,不可与乳酪同食。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弱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