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
鲇鱼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鲇科动物鲇鱼的全体或肉。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
鲇鱼(崔禹锡《食经》),体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体长约40厘米,大者可达90厘米以上。头宽;口阔,口裂向上倾斜,下领突出,上下颌及锄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须2对,上颌须较长,可达胸鳍之后,下颌须短小。眼小,侧上位,位于头的前半部;上有透明薄膜,眼间距极宽。体光滑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一行。背鳍4~6,萎缩,呈丛状,位于腹鳍之前。胸鳍圆,有一硬棘,雄体在棘前后缘有锯齿,雌体则仅限于前缘,而后缘光滑。臀鳍77~83,很长,后端与尾鳍相连。尾鳍小,呈圆形。体灰色或褐色,具有黑色斑块,有时全身为黑色;腹部白色;各鳍呈灰黑色。
生活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中,白天多栖于水草丛生的底层,喜夜出觅食,食物大都为小型鱼类。
【生境分布】
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分布黑龙江、长江及珠江流域。
性味
味甘;性平
鲇鱼的效果
功效
为鲇科动物鲇鱼的全体或肉。用于虚损不足,乳汁不多,水气浮肿,小便不利。
经脉
脾经
主治
滋阴开胃,催乳利尿。治虚损不足,乳汁不多,水气浮肿,小便不利。
- ①陶弘景:作臛食之云补。
- ②《唐本草》:主水,浮肿。利小便。
- ③崔禹锡《食经》:主风冷冷痹,赤白下利,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
- ④《纲目》:五痔下血肛痛,同葱煮食之。
- ⑤《医林纂要》:滋阴补虚,和脾养血。
- ⑥《本草求原》:醋煮,开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250g。
注意禁忌
《纲目》:反荆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