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是指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导致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人体内唯一的一处动脉通过静脉的结构即是海绵窦,又因为高发几率的颅脑外伤,故海绵窦区极易发生动静脉瘘,其中TCCF占70%以上。自1974年Serbinenko首次报道以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获得成功,随着医学影像的飞速发展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以及30多年来栓塞技术的不断完善,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治疗CCF的首选方法。
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损伤后,动脉血液经破损口直接流入海绵窦内,形成的异常动静脉沟通。有搏动性突眼,手指触摸眼球有"猫喘"样震颤。眼睑外翻、复视,以及难以忍受的炸破样的血管杂音。脑血管造影可定性。行颈动脉结扎术,孤立术,栓塞术等。术后除观察生命体征外,特别要注意有脑缺血症状。眼球突出明显者应注意保护眼球。
病因
复杂的病因因外伤引起者占75%以上,如颅底骨折撕裂、骨片刺破、异物穿通伤、火器伤;其他因素可发生自发性CCF,如动脉瘤破裂、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妊娠期间自发性CCF。
临床表现
CCF的诊断主要是靠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典型的眼征,尤其是加上有颅脑外伤史即可确定诊断。头颅CT、MR可发现突眼,海绵窦显影增强或眼静脉增粗,可作为辅助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
- (1)搏动性突眼(文献95%以上),因为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影响了眼静脉的回流造成;
- (2)震颤与杂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休息,这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过程中以杂音消失为标准;
- (3)球结膜水肿和充血,由眼静脉的回流受限造成,是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
- (4)眼球运动受限(不多见),是因为通过海绵窦的颅神经受压所致;
- (5)视力减退;
- (6)神经功能障碍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伤的早期出现,与外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 (7)致命性鼻出血,可能与假性动脉瘤有关。
并发症
- (1)穿刺部位血肿,是因为局部加压力量不够或肝素化未完全解除,所以术后应仔细检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 (2)脑神经瘫痪;
- (3)假性动脉瘤,CCF治疗后定期造影复查是有必要的;
- (4)球囊早脱脑梗死。
- (5)脑过度灌注:病人表现为剧烈的头痛,经用脱水药后3~5天症状缓解。
治疗
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在数字减影下,经血管内送入可脱性球囊微导管,将充盈的球囊闭塞瘘口,并保持颈内动脉的通畅。还可经微导管注入粘合胶或固体栓塞材料。其它常用之手术还有颈动脉结扎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瘘孤立,即结扎颈内动脉颈段与颅内段。尚有将细铜丝插入海绵窦,通以弱电流,使海绵窦内栓塞达到治疗目的。
栓塞过程中容易遇见的问题
- (1)假性动脉瘤:本组遇到3例,均同时进行了GDC栓塞,这提醒人们临床工作者,治疗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2)球囊早泄:本组遇到6例,其中3例是结束治疗后2天内发生的,病人突然听到杂音,并且眼部症状复发,再次行栓塞后治愈。
- (3)球囊早脱:在充盈球囊或回抽造影及时发现球囊不充盈或回抽为血液而充盈的球囊无变化,本组遇到12例,这与安装球囊的牢靠程度有关,经验丰富者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 (4)颈内动脉闭塞:这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瘘口过小或过大或多发是造成颈内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有时是球囊误栓,有时是因无法有效地堵塞瘘口而进行的治疗措施,但是一定要视病人的情况而定,否则将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
栓塞后的处理
- (1)持续输液,促进排尿,以尽快排出造影剂,减少刺激;
- (2)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3)穿刺侧下肢制动24h,以防止局部出血;
- (4)根据情况应用脱水、激素药物及对症治疗。
术后护理
-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病人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等,有无过度灌注综合症发生。病人是否能听到颅内轰鸣声、患侧眼眶杂音是否再现。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及趾端皮肤色泽、温度等。
- 2.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 3.应用脱水剂。
- 4.对高血流瘘闭塞後有可能发生过度灌注综合症,给予控制性低血压,把血压降至基础血压的2/3水平。
- 5.保护患眼角膜,应用眼药膏或水点药,防止角膜溃疡。
- 6.不能进食者,酌情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