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霍乱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通常是血清型01的霍乱弧菌所致。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

临床上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特征。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即古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过去把前者引起的疾病称为霍乱,把后者引起的疾病称为副霍乱。1962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副霍乱列入《国际卫生条例》检疫传染病"霍乱"项内,并与霍乱同样处理。解放后我国已消灭本病,但国外仍有不断发生和流行,因此必须随时警惕本病的发生,认真做好预防工作。霍乱为我国法定的甲级烈性传染病,要求在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后2小时内上报。

病因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一个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乱的病原体,另一个是爱尔.托生物型即副霍乱的病原体。这两个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外,在形态学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相同,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就时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这种外毒素具有ADP-核糖转移酶活性,进入细胞催化胞内的NAD+的ADP核糖基共价结合亚基上后,会使这种亚基不能将自身结合的GTP水解为GDP,从而使这种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不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致使小肠上皮细胞中的cAMP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大量钠离子和水持续外流。这种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在临床上出现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剧烈泻吐,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功衰竭。

临床表现

隐性感染者比例较大。在显性感染者中,以轻型病例为多,这一情况在埃尔托型霍乱尤为明显。本病的潜伏期可由数小时至5日,以1~2日为最常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无明显前驱症状。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1.泻吐期

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呕吐多不伴有恶心,喷射样,其内容物与大便性状相似。约15%的患者腹泻时不伴有呕吐。由于严重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红蛋白及血浆比重显著增高,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机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障碍,患者往往出现酸中毒及尿毒症的初期症状。血液中钠钾等电解质大量丢失,患者出现全身性电解质紊乱。缺钠可引起肉痉挛,特别以腓肠肌和腹直肌为最常见。缺钾可引起低钾综合征,如全身肌肉张力减退、肌腱反射消失、鼓肠、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大量丢失,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神志不清,血压下降。

2.脱水虚脱期

脱水虚脱期患者的外观表现非常明显,严重者眼窝深陷,声音嘶哑,皮肤干燥皱缩,弹性消失,腹下陷呈舟状,唇舌干燥,口渴欲饮,四肢冰凉,体温常降至正常以下,肌肉痉挛或抽搐。患者生命垂危,但若能及时妥善地抢救,仍可转危为安,逐步恢复正常。

3.恢复期

少数患者(以儿童多见)此时可出现发热性反应,体温升高至38~39℃,一般持续1~3天后自行消退,故此期又称为反应期。病程平均3~7天。
  
目前霍乱大多症状较轻类似肠炎。按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及尿量多少分为四型。中型与重型患者由于脱水与循环衰竭严重,一般较易诊断;而轻型患者则多被误诊或漏诊,以致造成传染的扩散。   

  • (1)轻型,仅有短期腹泻,无典型米泔水样便,无明显脱水表现,血压脉搏正常,尿量略少。   
  • (2)中型,有典型症状体及典型大便,脱水明显,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甚少,一日500ml以下。  
  • (3)重型:患者极度软弱或神志不清,严重脱水及休克,脉搏细速或者不能触及,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尿极少或无尿,可发生典型症状后数小时死亡。   
  • (4)暴发型:称干性霍乱,起病急骤,不等典型的泻吐症状出现,即因循环衰竭以致死亡。

并发症

  • 1.肾功能衰竭:由于休克得不到及时纠正和低血钾所引起,表现为尿量减少和氮质血症,严重者出现尿闭,可因尿毒症而死亡。   
  • 2.急性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肺循环高压,后者又因补充大量不含碱的盐水而加重。   
  • 3.其他 低钾综合征、心律不齐及流产等。

诊断

诊断标准

诊断以临床表现、流行学史和病原检查三者为依据。在夏秋季节对可疑病人应详细询问发病前一周内的活动情况,是否来自疫区,有无与本病病人及其污染物触史,以及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种等,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凡临床上发现有泻吐症状或原因不明的腹泻患者,应取粪便或呕吐物标本,尽快进行病原诊断,包括镜检、培养、分离,凝集试验及其它鉴定试验。

确诊标准

  • ①凡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大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者。   
  • ②霍乱流行期在疫区有典型霍乱症状而大便培养阴性无其它原因可查者。如有条件可做双份血清凝集素试验,滴度4倍或4倍以上可诊断。   
  • ③疫源检索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疑似标准

  • ①凡有典型泻吐症状的非疫区道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未确诊前。   
  • ②霍乱流行期,曾接触霍乱患者,有腹泻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治疗与护理

1.一般治疗与护理

  • ①按消化道传染病严密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弧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方可解除隔离,病人用物及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用加倍量的20%漂白粉乳剂或2~3%来苏儿,0.5%氯胺,还可用新药"84";消毒液消毒,病区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 ②休息。重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症状好转。   
  • ③饮食。剧烈泻吐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可给流质饮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饮食。   
  • ④水份的补充为霍乱的基础治疗,轻型患者可口服补液,重型患者需静脉补液,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补液。   
  • ⑤标本采集。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呕吐物的粪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注意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 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准确纪录出入量,注明大小便次数、量和性状。

2.输液的治疗与护理

输液治疗原则:早期,迅速,适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①输液内容:

541液,即每升含NaCl 5g,NaHCO3 4g,KCl 1g,另加Glu防止低血糖,幼儿肾排钠差,避免高血钠可NaCl减量,休克纠正后可增加Glu,有尿即补钾。

②输液量及速度  
 

头24h 轻型 中型 重型

大人(ml) 3000~4000 4000~8000 8000~12000

小儿(ml/kg) 120~150 150~200 200~250

速度(ml/min) 头1~2h 5~10 ,之后 40~80

KCl 0.1~0.3g/kg,浓度<0.3%。 24h后再作调整。

入院最初的输液速度非常重要,如输液不及时可发生休克而死亡。或发生肾功能衰竭,休克纠正后将每日需要量均输完。   

③输液的注意事项:

为保证所需输量需用粗针头,选择易固定的较大血管,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输入液体应加温以免因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引起不良反应,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临床表现,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减慢输液速度,给氧气吸入、强心剂治疗。

3.对症治疗与护理

  • ①频繁呕吐可给阿托品。   
  • ②剧烈腹泻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③肌肉痉挛可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热敷、按摩。   
  • ④周围循环衰竭者在大量补液纠正酸中毒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可用间羟胺或多巴胺药物。   
  • ⑤尿毒症者应严格控制体入量,禁止蛋白质饮食,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必要时协助医生做透析疗法。

4.病因治疗与护理

四环素有缩短疗程减轻腹泻及缩短粪便排菌时间,减少带菌现象,可静脉滴注,直至病情好转,也可用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吡哌酸等药治疗。

5.注意事项

本病常见的并发症有酸中毒、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低钾综合征等,大都是由医疗或护理不当所引起。

预防

  • (1)管理传染源:设置肠道门诊,及时发现隔离病人,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接触者需留观5天,待连续3次大便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管理好水源、饮食,处理好粪便,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3)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可进行霍乱疫苗预防接种,新型的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已在04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