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附地菜

附地菜

名称

鸡肠(《本草经集注》),鸡肠草(《别录》),地胡椒(《贵州草药》)。

  1. 鸡肠草
  2. 伏地菜

附地菜 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紫草科植物附地菜的全草。初夏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附地菜,一年生草本,高5-30cm。茎基部略呈淡紫色,通常自基部分枝,纤细,直立或斜升,具平伏细毛。单叶互生;下部叶无柄,上部叶具短柄或长柄;叶片匙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5cm,宽5-20mm,先端圆钝或尖锐,基部宽楔形或渐狭,两面均具糙伏毛。聚伞花序成总状,顶生,幼时卷曲,后渐次伸长,长5-20cm;花小,通常生于花序后侧;叶状苞片2-3;花梗短,花后延长3-5mm;花萼长1-2.5mm,5裂,裂片倒卵形,平展喉部具5枚白色或带黄色附属物;花冠简与花冠裂片等长;雄蕊5,内藏,着生在花冠简上部,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生,柱头头状。小坚果4,斜三棱锥状四面体形,长0.8-1mm,黑色有光泽,表面具细毛,有短柄,背面具3锐棱。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田野、路旁、荒草地或丘陵林缘、灌木林间。
  •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风、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新疆、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辛苦;平

性状

全草我皱缩成团。湿润展开后,根细长圆锥形。茎1至数条,纤细我分枝,基部淡紫棕色,上部枯绿色,有短糙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椭贺状卵形,长可达2cm,两面有糙毛,茎生叶几无柄,叶片稍小。总太花序细长,可达20cm,可风类白色或蓝色小花,有时具四面体形的小坚果。有青草气,味微苦涩。

附地菜 的效果

功效

为紫草科植物附地菜的全草。用于胃痛吐酸,痢疾,热毒痈肿,发背,手脚麻木。

经脉

心;肝;脾;肾经

主治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主胃痛吐酸,痢疾,热毒痈肿,发背,手脚麻木。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服。
  •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擦。

附地菜 的药方

  • ①止小便利:鸡肠草一斤,于豆豉汁中煮,调和什羹食之,作粥亦得。(《食医心镜》)
  • ②治气淋,小腹胀,满闷:石韦(去毛)一两,鸡肠草一两。上件药,捣碎,煎取一盏半,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 ③治热肿:鸡肠草敷。(《补缺肘后方》)
  • ④治漆疮瘙痒:鸡肠草捣涂之。(《肘后方》)
  • ⑤治手脚麻木:地胡椒二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 ⑥治胸肋骨痛:地胡椒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 ⑦治反花恶疮:鸡肠草研汁拂之。或为末,猪脂调搽。(《医林正宗》)
  • ⑧治风热牙痛,浮肿发歇,元脏气虚,小儿疳蚀: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日擦三次。(《普济方》祛痛散)

【各家论述】

  • 1.《名医别录》:主毒肿,止小便利。
  • 2.陶弘景:疗蠼螋溺。
  • 3.《药性论》:洗手足水烂,主遗尿。
  • 4.孟诜:作灰和盐,疗一切疮,及风丹遍身如枣大痒痛者,捣封上,日五、六易之;亦可生食,煮作菜食益人,去脂膏毒气;又烧敷疳式NI;亦疗小儿赤白痢,可取汁一合,和蜜服之甚良。
  • 5.《贵州草药》:驱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