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金匮心典

金匮心典

金匮要略心典
1 #

金匮著作。简称《金匮心典》,清·尤怡纂注。书成于1729年。

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颇有心得,纂注时力求得《金匮》之妙谛,发仲景之心声,故名“心典”。作者删去原书的最后三篇,阐述仲景原文的精义。文笔简炼,条理清晰、注释能与临床相契合,对原文中难以解释的深奥文义,宁可缺略,不强予衍释。并改正原文传写之误,删略后人增添的内容,可称《金匮要略》注本中较好的一种。

全书3卷。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第七集为卷上;将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至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集为卷中;将黄疸病证并治第十五至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集为卷下。删去了原书的杂疗、食禁等3篇。尤氏在编集前贤诸书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学习心得和临床经验,对《金匮要略》精求深讨,务求阐发仲景原义。以其深刻的理解,多能较为准确地阐发仲景之意。如对第7篇,原文第1条肺痈肺痿的区别,尤氏明确注释为:“此设为问答,以辨肺痿肺痈之异……其人咳,咽燥不渴,多吐浊沫,则是肺痿肺痈,二证多同,惟胸中痛,脉滑数,唾脓血,则肺痈所独也。比而论之,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灼而肺焦也。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也。故其脉有虚实不同,而其数则一也。”说理清楚,言简意明。对仲景遣方用药,尤氏亦能据证给予精当贴切的解释。由于《心典》一书能够较好地阐发仲景奥义,而成为注本中的范本,后来学者,阐发《金匮》多宗此书。

本书有多种刊本,上海中医学院基础理论教研组曾对此书进行校注,现存十余种清刻本,197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