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野猫耳朵

野猫耳朵

白 英
1 #

名称

Bittersweet Herb

彀菜,鬼目草,白草,白幕,排风,排风草,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风,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见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仔耳,生毛稍,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蜀羊泉,毛相公,望风藤,毛千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毛葫芦,葫芦藤

  1. 白英
  2. 毛道士
  3. 葫芦藤
  4. 蜀羊泉
  5. 排风
  6. 鬼目草
  7. 彀菜
  8. 白幕
  9. 排风草
  10. 和尚头草
  11. 望冬红
  12. 酸尖菜
  13. 耳坠风
  14. 金线绿毛龟草
  15. 葫芦草
  16. 毛见藤
  17. 望风藤
  18. 毛千里光
  19. 毛秀才
  20. 鹰咬豆子
  21. 毛老人
  22. 红道士
  23. 毛和尚
  24. 胡毛藤
  25. 羊仔耳
  26. 生毛稍
  27. 龙毛龟
  28. 毛燕仔
  29. 红麦禾
  30. 白毛藤
  31. 毛相公

野猫耳朵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本品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蔓生草本,高达5m。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茎、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多戟形或琴形,长3-8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缘或波状,下部常有1-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少数为全缘,中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花萼5浅裂,宿存;花冠蓝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顶孔开裂;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径约1cm,熟时红色。种子近盘状,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800m阴湿的路边、山坡、竹林下及灌木丛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性味

苦,微寒。有小毒。

性状

干燥的茎,类圆柱形,直径约2~7毫米,外表黄绿色至暗棕色,密被灰白色的毛茸,在较粗的茎上,毛茸极少或无,具纵皱纹,且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淡绿色,纤维性,中央形成空洞。叶皱缩卷曲,密被毛茸,叶柄长约1~2厘米。有的带有淡黄色至暗红色的果实。以干燥、肥嫩、叶绿、无子、无杂草者为佳。

野猫耳朵的效果

功效

本品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以全草或根入药。 主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

经脉

肝经胃经

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

  • ①《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
  • ②陶弘景:叶作羹饮,甚疗劳。
  • ③《本草拾遗》: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瘴,寒热,小儿结热。
  • ④《开宝本草》:别本注,茎叶煮粥极解热毒。
  • ⑤《百草镜》:除骨节风湿痛。
  • ⑥王安卿《采药志》:活血追风生血,治鬼箭有效。
  • ⑦《纲目拾遗》:止血淋,疟,疝气。汁滴耳中,止脓不干。治疬癖,用煮牛肉精者食之。清湿热,治黄疸水肿,小儿蛔结腹痛。
  • ⑧《植物名实图考》:治腰痛。
  • ⑨《分类草药性》:治惊风,咳嗽。
  • ⑩《药材学》:清热解毒。治恶疮,漆疮。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者30~60g;或浸酒。
  •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涂。

注意禁忌

《闽东本草》:体虚无湿热者忌用。

野猫耳朵的药方

  • ①治黄疸初起:白毛藤、神仙对坐草、大茵陈、三白草、车前草各等分。白酒煎服。(《百草镜》)
  • ②治肝硬化初期:鲜白英一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 ③治风痛:桑黄二两,白毛藤二两。切碎,用绍兴原坛酒六斤,煎三炷香。每日服一饭碗。(《杨春涯经验方》)
  • ④治风湿关节痛:排风藤一两,忍冬(金银花)一两,五加皮一两。好酒一斤泡服。(《贵阳民间药草》)
  • ⑤治妇女白带:白毛藤煎汁,烧小公鸡或桂圆,连汁食。(《浙江民间草药》)
  • ⑥治小儿肝热:鲜白英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 ⑦治风火赤眼:白英鲜叶捣烂,调入乳外敷眼险。(《福建中草药》)
  • ⑧治疗疮肿毒:鲜白毛藤全草四两,炖服。另以鲜叶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 ⑨治疥疮:白毛藤全草一两至一两五钱(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和肥猪肉六两,酌加水煎,分两次吃下。(《福建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