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过坛龙

过坛龙

过坛龙
1 #

名称

铁线草、黑骨芒、秧居草(《岭南采药录》),铁线蕨、黑骨芒箕(《广州植物志》),螺厥蕨、黑脚蕨、五爪黑蕨(《广西药植图志》),乌脚枪(《陆川本草》),螺靥蕨(《南宁市药物志》),铁脚路箕(《江西民间草药》),铁鲁基、乌蝇翼、小熊胆(《岭南草药志》),鸡爪莲(《湖南药物志》),乌脚路基、铁笊篱(《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铁脚狼萁、双甲草、鸡骨草、乌脚鸡、五爪蕨、铁狼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过坛龙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铁线蕨科植物扇叶铁线蕨的全草或根茎。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根茎短而直立,被狭披针形、渐尖的鳞片。叶柄簇生,坚韧,深褐色至紫黑色,光亮,基部具鳞片,上部裸净,长10~25厘米;叶革质,两面均裸净,呈不整齐的阔卵形,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为2回或3回不对称的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钝头;小羽片斜方状椭圆形至扇形,交错互生于叶轴两侧,长1厘米,宽1.5厘米,具被毛的短柄,上缘及外缘圆形,且有细微锯齿,下缘成直角形,略呈覆瓦状排列于叶轴上,也有疏生的;叶脉不明显,扇形;叶轴黑褐色,光亮,上面有红棕色短刚毛。孢子囊群椭圆形,生于小羽片的上缘或外缘的叶脉顶端,通常连接;子囊群盖与孢子囊群同形,由叶缘锯齿反折所成。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阴湿处。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浙江等地。

【化学成份】

全草含黄酮甙、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及糖类。

性味

苦辛,凉。

  •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
  • ②《陆川本草》:辛涩,微凉。
  • ③《岭南草药志》:味淡,性凉。

过坛龙的效果

功效

为铁线蕨科植物扇叶铁线蕨的全草或根茎。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

经脉

肝;膀胱;大肠经

主治

清热,利湿,消瘀,散肿。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

  •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疮毒,研末敷之,疮破不可擦。
  • ②《岭南采药录》:治痰火结核,功胜夏枯草。理湿热便血,治夹色,均水煎服。捣烂外敷治百足咬伤,理跌打损伤肿痛。
  • ③《广西药植图志》:内服治砂淋,白痢。外用治刀斧伤,止血生肌收口,续筋骨。
  • ④《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痛消肿。治痢疾,湿热腹泻,便血,跌打,烫火伤;洗疮,排脓散肿。
  • ⑤《岭南草药志》:清利表里热及郁滞,舒筋活络定痛。
  • ⑥《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热利尿,降火消瘀。治瘰疬。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
  •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调敷。

过坛龙的药方

  • ①治痢疾:过坛龙全草一两,洗净捣烂,加冷开水同擂,去渣取汁,用白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 ②治红白痢疾:过坛龙、风尾蕨各二两。煎汤服。如白多加过坛龙量,减风尾蕨量,红多则反之。(《广西药植图志》)
  • ③治湿热黄疸:过坛龙全草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 ④治砂淋:过坛龙二至三两。银器同煲水服。(《广西药植图志》)
  • ⑤治肺热咳嗽,带下:过坛龙全草一两,加冰糖,水煎服,连服三剂。(江西《草药手册》)
  • ⑥治小儿高热抽搐:过坛龙鲜叶五钱至一两。捣烂,加冷开水擂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 ⑦治吐血:过坛龙根、血见愁根(又名青藤)各二两。加入瘦肉或猪脚煮服。(《岭南草药志》)
  • ⑧治瘰疬:过坛龙根二两,墨鱼二两。加水同炖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 ⑨续筋驳骨:过坛龙捣烂,酒炒热敷。(《广西药植图志》)
  • ⑩治烫火伤:过坛龙叶晒干,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和涂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 ⑾止外伤出血,生肌收口:过坛龙晒干研末撒敷。(《广西药植图志》)
  • ⑿治头面疔疮:过坛龙根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 ⒀治阴囊红肿:过坛龙、霸王草。晒干烧灰,调高梁酒搽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 ⒁治牙痛:鲜过坛龙约三两。用清水煎汁,频频含漱。(江西《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