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蛤蜊肉

蛤蜊肉

蛤蜊肉
1 #

名称

吹潮(《动物学大辞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

  1. 蛤蜊

蛤蜊肉 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种蛤蜊的肉。四季均可采捕,捕得后,用沸水烫过,剖壳取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四角蛤蜊,贝壳略呈四角形,质坚,壳长36-48mm,壳高34-46mm,壳宽28-37mm,壳顶突出,略向前屈,并向内卷,位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小月面及楯面心形。壳面中部膨胀,并向前后及近腹缘急遽收缩,壳顶白色,幼小个体通常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条狭黑边。生长线略粗,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壳内面白色,略具光泽。外韧带小,淡黄色膜状;内韧带发达,呈三角形,黄褐色。铰合部狭长,左壳具1枚分叉主齿,右壳有2枚主齿排列成八字形。两壳前后侧齿均呈片状,左壳单片,右壳为双片。前闭壳肌痕略小,卵圆形;后闭壳肌痕稍大,近圆形。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外套膜边缘双层,内缘有分枝的小触手。小管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呈斧状。

【生境分布】

生活于浅海泥沙滩中,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性味

咸,寒。

  • ①《嘉祐本草》:冷,无毒。
  • ②《日用本草》:味咸,寒,无毒。
  • ③《饮膳正要》:味甘,大寒,无毒。

蛤蜊肉 的效果

功效

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种蛤蜊的肉。用于消渴,水肿,痰积,癣块,瘿瘤,崩漏,痔疮。

经脉

《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

主治

滋阴,利水,化痰,软坚。治消渴,水肿,痰积,癣块,瘿瘤,崩漏,痔疮。

  • ①《本草经集注》:煮之醒酒。
  • ②《嘉祐本草》:润五脏,止消渴,开胃,解酒毒,主老癖能为寒热者,及妇人血块,煮食之。
  • ③《医林纂要》:功同蚌蚬,滋阴明目。
  • ④《本草求原》:消水肿,利水,化痰,治崩带,瘿瘤,五痔。
  • ⑤《泉州本草》:主治黄疸,小便不利,腹胀,诸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0-100g。

注意禁忌

不宜多食。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