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苦蘵

苦蘵

名称

All-grass of Downy Ground-cherry

蘵、黄蘵、蘵草、小苦耽、灯笼草、鬼灯笼、天泡草、爆竹草、劈拍草、响铃草、响泡子

苦蘵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茄科植物苦蘵的全草。夏、秋季采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苦蘵,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高30-50cm。茎多分枝,分枝纤细。叶柄长1-5cm;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表,长3-6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等大牙齿,两面近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花萼钟状,5中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淡黄色,5浅裂,喉部常有紫斑,长4-6mm,直径6-8mm;雄蕊5,花药蓝紫色或有时黄色,长1.5mm。浆果球形、直径1.2cm,包藏于宿萼之内。宿萼膀胱状,绿色,具棱,棱脊上疏被短柔毛,网脉明显。种子圆盘状,长约2mm。花、果期5-12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谷林下及村边路旁。
  •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入西南。

性味

味苦;酸;性寒

性状

茎有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叶互生,黄绿色,多皱缩或脱落,完整者卵形,长3-6cm,宽2-4cm(用水泡开后展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或有疏锯齿,果实,球形,橙红色,外包淡绿黄色膨大的宿萼,长约2.5cm,有5条较深的纵棱。气微,味苦。以全草幼嫩、色黄绿、带宿萼多者为佳。

苦蘵的效果

功效

为茄科植物苦蘵的全草。用于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主治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主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
  • 外用:适量,捣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注意禁忌

《江西民间草药》:孕妇忌服。

苦蘵的药方

  • ①治百日咳:苦蘵五钱,水煎,加适量白糖调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 ②治咽喉红肿疼痛:新鲜苦蘵,洗净,切碎,捣烂,绞取自然汁一匙,用开水冲服。(《扛西民间草药验方》)
  • ⑧治牙龈肿痛:苦蘵八钱。煎水含漱。(《江西民间草药》)
  • ④治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苦蘵五钱至八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 ⑤治水肿(阳水实证):苦蘵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分作二次,饭前口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 ⑥治天疱疮:苦蘵茎叶三、四两。煎水洗,一日二次。鲜草更好。
  • ⑦治大头风,头面浮肿放亮,起疙瘩块,作痒:苦蘵茎叶二两。煎水,放面盆内,用布围住熏之。鲜草更好。
  • ⑧治指疔:苦蘵鲜叶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二、三次。(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