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臭椿根皮

臭椿根皮

椿根皮
1 #

名称

Tree-of-heaven Bark

椿白皮、椿根白皮

  1. 椿根皮
  2. 椿白皮
  3. 椿根白皮
  4. 樗白皮
  5. 樗根白皮
  6. 椿皮
  7. 香椿皮
  8. 椿芽树皮
  9. 椿树皮

臭椿根皮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原形态】

香椿,叶乔木,高达16m。树皮暗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有时具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50cm,有特殊气味;叶柄红色,基部肥大;小叶8-10对,小叶柄长5-10mm;叶片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8-15cm,宽2-4cm,先端尖,基部偏斜,圆或阔楔形,全缘或有疏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色淡,叶脉或脉间有长束毛,花小,两性,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花萼短小,5裂;花瓣5,白色,卵状椭圆形;退化雄蕊5,与5枚发育雄蕊互生;子房上位,5室,花盘远较子房为短。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长约2.5cm,先端开裂为5瓣。种子椭圆形,一端有翅。花期5-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常栽培于海拔2700m以下的房前屋后、村边、路旁。
  •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

苦、涩,寒。

炮制

  • 椿皮: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或段,干燥。
  • 麸炒椿皮:取椿皮丝,照麸炒法炒至微黄色。

性状

本品根皮呈不整齐的片状或卷片状,长宽不一,厚0.3~1c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突起的纵向皮孔及不规则纵、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 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质硬而脆,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气微,味苦。干皮呈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cm。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深裂。

臭椿根皮的效果

功效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主治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遣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痹。

经脉

大肠经胃经肝经

主治

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治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痹。

  • ①《雷公炮炙论》:利溺涩。
  • ②《唐本草》:主甘匿。
  • ③孟诜: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亦止赤带下;疗小儿疳痢。
  • ④《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去血中湿热。治泄泻、久痢、肠风,崩、带,小便赤数。
  • ⑤《分类草药性》:治下血,吐血;发表散寒,攻小儿痘疹。
  • ⑥《中国药植图鉴》:治痔疮,跌打损伤,接骨,消伤肿痛。
  • ⑦《四川常用中草药》:能发表,透麻疹。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禁忌

泻痢初起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臭椿根皮的药方

  • ①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诸药不效:诃子五钱(去核梢),椿根白皮一两,母丁香三十个。上为细末,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陈米饭汤入醋少许送下,五更,三日三服。(《脾胃论》诃黎勒丸)
  • ②治湿气下利,大便血,白带,去脾胃陈积之疾
    • ㈠椿根白皮.为末,酒糊丸服。(《丹溪心法》固肠丸)
    • ㈡椿根皮四两、滑石二两。上为末,粥丸桐子上。空心,白汤下一百丸。(《丹溪心法》)
  • ③治小儿疳痢,渴瘦:椿木根(干,末之)、粟米(春粉),以蜜和作丸,服五丸至七丸、十丸,以瘥为度。(《广济方》)
  • ④治脏毒,赤白痢:香椿(净洗刷,剥取皮,日干)为末,饮下-钱。(《经验方》)
  • ⑤治淋浊,白带:椿根白皮二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 ⑥治腹中痞块:香椿白皮二斤(切碎)。入锅内煎水,去渣熬成膏,摊布上,先以姜擦去腹皮垢腻,以火烘热药,贴痞块上,其初微痛,半日后即不痛,俟其自落。或加麝香少许,贴后,周围破烂出水。(《岭南采药录》)
  • ⑦治胃溃疡出血:椿芽木皮烧存性、忍冬藤八钱。水煎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 ⑧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香椿树根皮18g。水煎服。(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 ⑨治血痢及肠风下血 椿白皮三两,槐角子四两,明白矾二两。上为末。每服三钱,热米饮调下。(《卫生宝鉴》椿皮散)
  • ⑩治痔漏下血疼痛 东行椿根白皮。上为细未,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汤送下。(《证治准绳》椿皮丸)
  • ⑾治女子血崩及产后血出不止,月事来多 取细椿木棍一大握,东引者,洗之。以水一大升煮分再服,便断。亦治带下。(《普济方》)
  • ⑿治妇人白带,男子白浊
    • ㈠椿根白皮、滑石等分。为末,粥丸梧子大。每空腹白汤下百丸。
    • ㈡椿根白皮一两半,干姜(炒黑)、白芍药(炒黑)、黄柏(炒黑)各二钱。为末,如上法丸服。(《丹溪心法》)
  • ⒀治吐血 椿根皮15g。煎水服。(《西昌中草药》)
  • ⒁治麻疹 香椿树皮30g,胡荽15g。加水200ml,煎至100ml,分2次服,每日1剂。(《赤脚医生杂志》1978,(3):14)
  • ⒂治失音 新鲜椿树皮(刮去粗皮)45~50g,糖(有热象者用白糖,有寒象者用红糖)1汤匙。煎汤分2次服。一般服2~3剂可愈。对肺热津伤、肺气耗散及声带充血所致的失音尤宜。(《新中医》1984,(1):24)
  • ⒃治尿路感染,膀胱炎 椿根皮、车前草各3Og,川柏9g。水煎服。
  • ⒄治滴虫性阴道炎 椿根皮、千里光蛇床子各30g。水煎作阴道冲洗剂。
  • ⒅治疮疥癣癞 鲜椿根皮30g。水煎洗搽患处。(16~18方出自《食物中药与便方》)
  • ⒆治诸恶疮,发背,疔肿等症 明乳香三线,椿根白皮五钱,黑芝麻一钱。上为末。水二盅,煎三五滚,热服,被拥汗出即解。(《遵生八笺·灵科丹药》化毒消肿方)
  • ⒇治坐骨神经痛 香椿皮、蔓性千斤拔、牡荆、桑寄生各30g。和鸡炖服,隔日1剂。(《福建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