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红药

红药

雷公藤
1 #

雷公藤2
1 #

名称

Common Threewingnut Root   

震龙根、蒸龙草、莽草、水莽子、水莽兜、黄藤、大茶叶、水莽、黄藤草、红柴根、菜虫药、断肠草、黄藤根、黄药、水脑子根、南蛇根、三棱花、早禾花、红紫根、黄腊藤、水莽草、红药、山砒霜、黄藤木  

  1. 雷公藤
  2. 山砒霜
  3. 黄藤木
  4. 蒸龙草
  5. 震龙根
  6. 水莽子
  7. 水莽兜
  8. 黄藤根
  9. 黄药
  10. 雷公仝
  11. 大茶叶
  12. 水莽
  13. 黄藤草
  14. 红柴根
  15. 菜虫药
  16. 水脑子根
  17. 南蛇根
  18. 三棱花
  19. 早禾花
  20. 红紫根
  21. 黄腊藤
  22. 水莽草

红药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木质部。皮部毒性太大,常刮去之。亦有带皮入药者。栽培3~4年便可采收,秋季挖取根部,抖净泥土,晒干。或去皮晒干。

【原形态】

雷公藤,落叶蔓性灌木,长达3m。小枝棕红色,有4-6棱,密生瘤状皮孔及锈色短毛。单叶互生,亚革质;叶柄长约5mm;叶片椭圆形或宽卵形,长4-9cm,宽3-6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淡绿色,主、侧脉在上表面均稍突出,脉上疏生锈褐色柔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7cm,被锈色毛。花杂性,白绿色,直径达5mm;萼为5浅裂;花瓣5,椭圆形;雄蕊5,花丝近基部较宽,着生在杯状花盘边缘;花柱短,柱头6浅裂;子房上位,三棱状。蒴果具3片膜质翅,长圆形,长达14mm,宽约13mm,翅上有斜生侧脉。种子1,细柱状,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林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性味

苦、辛,凉。有大毒。   

性状

根圆柱形,扭曲,常具茎残基。直径0.5~3cm,商品常切成长短不一的段块。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粗糙,具细密纵向沟纹及环状或半环状裂隙;栓皮层常脱落,脱落处显橙黄色。皮部易剥离,露出黄白色的木部。质坚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纤维性;横切面木栓层橙黄色,显层状;韧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密布针眼状孔洞,射线较明显。根茎性状与根相似,多平直,有白色或浅红色髓部。气微、特异,味苦徽辛。有大毒。

红药的效果

功效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木质部。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

经脉

心经肝经

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去皮根木质部分15~25g;带皮根10~12g。均需文火煎1~2h。也可制成糖浆、浸膏片等。岩研粉装胶囊服,每次0.5~1.5g,每日3次。
  • 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或;或制成酊剂、软膏涂擦。

【备注】   

  • (1)雷公藤中毒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最后因心脏及呼吸抑制而死亡。解救用催吐,洗胃,灌肠,导泻等法,或给蛋清,面糊保护粘膜,注射葡萄糖,给强心兴奋剂,给氧等对症治疗。   
  • (2)同属植物东北雷公藤(黑蔓)Tripterygium regelli Sprague et Takeda.,东北地区亦应用于临床,功效相似。   
  • (3)本品因有剧毒,一般不内服,但据福建省三明地区第二医院报导,用雷公藤根去皮后的木质部分久煮后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仅供参考。又据文献报导,内服雷公藤煎剂少量,可治疗麻风反应(发热、皮损、神经症状)。

注意禁忌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敷药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

红药的药方

  • ①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江西《草药手册》)   
  • ②治皮肤发痒:雷公藤叶,捣烂,搽敷。(《湖南药物志》)   
  • ③治腰带疮:雷公藤花、乌药,研末凋擦患处。(《湖南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