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
紫癜亦称紫斑,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出血性疾病。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临床特征。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等临床症状。
现代医学中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紫癜以病在血分为主,有虚实之分。外因为外感风热之邪,湿热夹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以实证为主。内因为素体心脾气血不足,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所致,以虚证为主。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腠理不固,外感时令之邪,六气皆从火化,蕴郁于皮毛肌肉之间,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迫血妄行于脉外,渗于皮下,成为紫癜。邪重者,还可伤及阴络,出现便血、尿血等证。若血热妄行,瘀积肠络,可引起剧烈腹痛;留注关节,可出现局部青紫肿痛,屈伸不利。
【辨证论治】
1.风热伤络
- 主症: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小腿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伴有瘙痒,或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 方药:连翘败毒散加减。口渴者,加天花粉;面肿者,加白芷;项肿者,加威灵仙;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穿山甲;气虚者,加人参;皮肤瘙痒者,加浮萍、蝉蜕、地肤子;腹痛者,加甘草;关节肿痛者,加三七、牛膝;尿血者,加小蓟、白茅根、藕节炭。
2.血热妄行
- 主症: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斑色鲜红,或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兼有发热。舌红,脉数有力。
-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发热甚,毒热重者,加金银花、大青叶;鼻衄者,加白茅根、茜草炭;齿衄者,加焦山栀、藕节炭;便血者,加她榆炭、槐花、仙鹤草;尿血者,加大蓟、小蓟、白茅根;腹痛者,加白芍、甘草;瘀斑稠密者,加藕节炭、地榆炭、槐花、三七。
3.气不摄血
- 主症:发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点或瘀斑色淡紫,神疲乏力,饮食不振,头晕心慌,面色苍黄,口唇色淡,且常见血衄、齿衄。舌质胖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摄血。
- 方药:归脾汤加减。出血不止者,加蒲黄炭、仙鹤草、阿胶(烊化冲服),加服云南白药;出血不多,精神萎靡,神疲乏力,畏风怕冷,四肢欠温,腰膝酸软,面白无华等肾阳不足者,加鹿茸、巴戟天;舌质紫黯者,加当归、赤芍、丹参、三七、牛膝、乳香、没药。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乌鸡白凤丸,每次半丸,1日2次,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不摄血证及阴虚火旺证;宁血糖浆,每次5~l0ml,1日3次,用于气不摄血证;雷公藤多甙片,每日1~1.5 mg/kg,分3次服,用于过敏性紫癜伴有肾脏损害;血康口服液,每次5~l0ml,1日3次,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针灸疗法
主穴:曲池、足三里。备穴:合谷、血海。先刺主穴,效果不好加刺备穴。
- 用于过敏性紫癜。取八髎、腰阳关。
- 艾炷隔姜灸,1日1次,用于气不摄血证。
- 先针膈俞、脾俞,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5分钟,继针血海、三阴交,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日1次,半个月为1疗程,用于气不摄血证和阴虚火旺证。
【预防护理】
-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 2.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 3.避免外伤跌仆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 4.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呕血、便血者应进半流质饮食,忌硬食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
应该注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相鉴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瘀斑,在四肢、面部多见,瘀点多为针头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肤,多不对称,色红或紫,压之不褪色,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或食物、药物诱发病史。瘀斑瘀点多见于下肢及臀部,以近关节伸面多见,常两侧对称,多高出皮肤,色鲜红或深红丘疹,红斑,压之不褪色,大小不一,可伴有腹痛、呕吐、便血。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