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竹蕈

竹蕈

竹荪
1 #

名称

竹蓐、竹肉、竹菰、竹蕈

  1. 竹荪
  2. 竹肉
  3. 竹菰
  4. 竹蓐

竹蕈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鬼笔科真菌竹荪、短裙竹荪的子实体。

【采收和储藏】

菌蕾破壳开伞至成熟约2.5-7h,成熟后即开始萎缩,所以,当竹荪开伞,待菌裙下沿伸至菌托,孢子胶质将开始自溶时(子实体已成熟),即可采收。用手指握住菌托,将子实体轻轻扭动拔起,小心地放进篮子,切勿损坏菌裙,影响质量。竹荪子实体采得后,随即除去菌盖和菌托,不使黑褐色的孢子胶汁污染柄、裙。然后将子实体插到晒架的竹签上进行日晒或烘烤。

【原形态】

1.竹荪

菌蕾球形至倒卵形,污白色,具包被,成熟时包被开裂,柄伸长外露,包被遗留柄基部形成菌托。成熟的子实体高12-20cm。菌托白色,直径3-5.5cm。菌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cm,向上渐细,壁海绵状。菌盖钟形,高宽各3-5cm,有明显网格,顶端平,具穿孔,上有暗绿色、微臭的粘性孢体。菌裙白色,从菌盖下垂达10cm以上,具多角形网眼,直径0.5-lcm。孢子光滑,椭圆形,(2.8-3.5)μm×(1.5-2.3)μm。

2.短裙竹荪

菌蕾卵圆形,污白色,内含白色胶质。菌柄圆柱形,长8-13cm,径2-3cm,白色,海绵质,中空。菌盖钟形,顶端有穿孔,四周具网络。橄榄色,有臭味,(3.5-5)cm×(3.4-4)cm。柄上的网状菌裙较短,下垂仅达柄的中上部,网眼呈不规则多角形。孢子椭圆形,(3.8-4.5)μm×(1.5-2)μm。

【生态环境】

  • 1.竹荪 生于竹林或阔叶林下,枯枝落叶多、腐殖质的厚层土中,也兼生于腐木上。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 2.短裙竹荪 生于竹林下及混交林下。多在7-9月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

  • 1.竹荪 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 2.短裙竹荪 分布于西南及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甘;微苦;性凉

性状

1.竹荪

子实体压扁长条形,海绵状,长10-20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菌盖钟形,长宽各3-5cm,白色,有明显多角形网格,顶端平,具穿孔。菌裙从菌盖下垂达10m以上,黄白色具多角形网眼,网眼直径0.5-1m。菌柄压扁圆柱状,基部直径2-3m,向上渐细,白色。菌托白色。体轻,质泡松,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壁海绵状。气香,味淡。

2.短裙竹荪

子实体长条形,长10-18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菌盖钟形,白色,长宽各3-5cm,顶端平,有穿孔。有明显的网眼。菌裙伞状,长3-5cm,黄白色,网眼圆形,直径1-4mm。菌柄白色,中部较粗,直径约3cm,向两端渐细。菌托灰色。体轻,质泡松,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壁海绵状。气香,味淡。

竹蕈的效果

功效

为鬼笔科真菌竹荪、短裙竹荪的子实体。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养食品。

主治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养食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