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砂汞

砂汞

水银
1 #

名称

Mercury

白澒(《淮南子》)、姹女(《参同契》)、汞(《别录》)、铅精、流珠、赤汞、砂汞(《石药尔雅》)、灵液(《纲目》)、活宝(《药材资料汇编》)

  1. 水银
  2. 白澒
  3. 姹女
  4. 铅精
  5. 流珠
  6. 赤汞
  7. 灵液
  8. 活宝

砂汞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本品为液态金属汞,主含汞(Hg)。通常用辰砂矿石砸碎,置炉中通空气(或加石炭及铁质)加热蒸馏,再经过滤而得。自然汞不甚多见。

【原形态】

1.辰砂 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

2.自然汞 常温下为液体,-38.87℃以下为三方晶系晶体。晶体汞为菱面体状。液体呈小珠分散,或呈薄膜依附于辰砂等共存矿物表面及裂隙中,亦呈小水滴状集中于岩石裂隙。银白或锡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晶体汞相对密度14.26-14.4;液体汞相对密度13.546(20℃)。气化点356.58℃,蒸气有剧毒;常温下在空气中稳定为液态,受热易挥发。

【生态环境】

  • 1.常呈矿脉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产于辰砂矿的氧化带,常成小珠球存在于矿脉及岩石的洞隙内和浮土中。
  • 2.自然汞大多在火山地区或与温泉形成的辰砂相伴产出。常含银,还可能含铜、铁、铅、锑、锡等杂质。自然汞数量远少于共存的辰砂,且难采集。近年曾有自然汞产出于陕西(略阳)、湖南(省溪、新晃)、云南(蒙自)等地汞矿中。

【资源分布】

  • 1.产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 2.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及广西、云南、湖北;其他省区亦有产出。

性状

本品为银白色液体,质重,有光泽,不透明,易流动及分裂成小球。不沾手,遇热易挥发,无臭。

【性味与归经】

辛,寒;有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杀虫,攻毒。用于皮肤疥癣,恶疮肿毒,梅毒,痔痿。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和它药研末调敷。

砂汞的效果

功效

本品为液态金属汞,主含汞。用于皮肤疥癣,恶疮肿毒。

注意禁忌

  • (1)本品不宜与白砒石、红砒石同用。
  • (2)本品系毒性中药,应遵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使用。
  • (3)本品有大毒,不宜内服,孕妇忌用;外用不宜过多或久用。

砂汞的药方

  • ①治疥癣疮,经年不差:水银一两,白矾一两,蛇床子一两,雄黄一两,闾茹末一两。上药,入炼了猪脂半斤,都研侯水银星尽,便用敷之,日三两上。(《圣惠方》水银膏)
  • ②治燥癣:水银、胡粉。研令调以涂之。(《肘后方》)
  • ③治热疮疥癣,痒痛不可忍者:水银、芜荑。酥和涂之。(《近效方》)
  • ④治杨梅毒疮:水银、黑铅各一钱(结砂),黄丹一钱,乳香没药各五分。为末,以纸卷作小拈,染油点灯,日照(熏)疮三次。(《纲目》)
  • ⑤治痔,谷道中虫痒不止:水银、枣膏各二两。同研相和,拈如枣形状,薄绵片裹,纳下部。若痛者,加粉三大分作丸。(《梅师集验方》)
  • ⑥治白癜风:水银拭之令热即消,数拭之,差乃止。(《千金方》)
  • ⑦治腋下狐臭:水银,胡粉。上二味,以面脂研和涂之。(《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