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
名称
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
白蒿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原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被白毛,多分枝。单叶耳生;有柄;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终裂片宽线形、线形或近披针形,先端常钝,上面绿色,毛较少,下面灰绿色,密生白毛;茎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近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径5~7毫米,有梗,下垂,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片密被白毛,最外列者线形,灰黄绿色;小花皆为管状,黄色,表面有腺点,全部结实,花托有毛,毛几与小花等长。瘦果小,狭长倒卵形,具纵纹,黄褐色,长不及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
性味
甘,平。
- ①《本经》:味甘,平。
- ②《别录》:无毒。
-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平,无毒。
- ④孟诜:寒。
性状
茎类圆柱形,长短一一,直径可达5mm。绿色,表面有纵棱,可见互生的枝、叶或叶基。上部有较密的柔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叶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面均被柔毛。头状花序较多,半球形,直径3-6mm,总花梗细瘦,总苞叶线形,总苞片2-3列,边缘有白色宽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边缘为雌花,内层花两性,均为管状。成熟花序可见倒卵形的瘦果。气浓香,味微苦。
白蒿的效果
功效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
白蒿的药方
治恶癞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麴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僧深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