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瘰疬

瘰疬

本病是多发于颈部的慢性感染疾患。因其结核累累似串珠,故名瘰疬。俗称"疬子颈";或"老鼠疮";。多见于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窜生,成脓时皮色转为黯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现代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   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久则郁而化热,痰热结于颈项,结聚成核,形成瘰疬。病之后期,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胜肉腐成脓,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形成虚损。
2.阴虚火旺   素体阴亏或热病耗损,肺肾阴虚,阴虚则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以致结聚成核而为病。


【辨证论治】

1.初期
主症:颈部或耳后结核如豆,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痛不热,多无全身症状,或见精神抑郁,胸闷腹胀,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

2.中期
主症:结块逐渐增大与表皮粘连,或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能活动。如已化脓,皮色转黯红而微热,按之有轻微波动感,并可有轻微发热.食欲不佳。舌质紫黯,苔薄黄,脉沉略数。
治法:疏肝养血,健脾化痰,托毒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当归、川芎、白芍、白术、半夏、贝母、柴胡。


3.后期
主症:结核溃破,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肉色灰白,周围皮肤紫黯,并可形成窦道。如脓水转厚,疮面转成鲜红色,即将愈合。若溃破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可有潮热、咳嗽、盗汗或面色苍白、头晕、疲乏等症。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肾补肺,生肌收口。
方药:一贯煎加生黄芪、党参。

外治法:初期用阳和解凝膏加黑退消盖贴;中期脓成,可考虑切开排脓;后期已溃者,用七三丹或八二丹掺于药棉纳入溃口,外敷红油膏;如肉芽红活,则用生肌散、白玉膏。如有空腔或窦道时,可用千金散药线去腐生肌,亦可手术将坏死组织刮除。

【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直接刺入肿大的结块,配合肝俞、膈俞,每日1次,中等刺激,成脓的不用。
2.挑治         在肩胛下方和脊柱两旁寻找结核点(略高于皮肤,色红,指压不褪色),进行挑治。
3.拔核疗法   适用于肿核较小,不能内消,体质尚好者。用白降丹少许掺于太乙膏上,盖贴于结块处,每3天一次。


【预防护理】
1.保持精神愉快,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增加营养,忌食辛辣食物。
3.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


本病以儿童或青年多见,好发于颈部耳后,起病缓慢,初起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痛,逐渐增大窜生,成脓时皮色黯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应增加营养,内服与外用药结合治疗。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