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疾病

疾病

中医,一个文化宝库,是璀璨的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科学的精华,并总结了中国人民与疾病相抗争的经验。具有理论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时至今日,现代医学发展迅猛,中医依旧因为其有效的治疗被广泛使用。近几十年来,中医被广泛的学习和应用到各地区和国家。

中医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是正气和致病邪气的抗争。中医疾病观包括致病因素及发病机理。

致病机理

不同的致病因素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并寻求正确的治疗方法。实际上,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对症下药。中医区分致病机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外来因素包括六淫和疫疠;
  2. 内伤包括七情,饮食不当,劳逸过度等;
  3. 继发因素包括痰饮、淤血;
  4. 其他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种外伤、理化凶素致伤、虫兽所伤。

常见疾病因素

常见的致病因素一般分为以下几点:

精气不足

精气藏于肾中,肾也被认作是天然的贮藏器。肾精气不足,抗治病性气不足的时候疾病容易上身。精气不足的原因可能包括天生精气不足(在母体内就发育不良),过度性生活,疾病损耗,过度疲劳压力等等。

营养不良

每日的餐饮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营养不良包括两个方面:食物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如果人体必需的物质不能及时的被吸收,就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可能导致紊乱,衰老过快,增加死亡可能性。

五脏器官损伤

心脏总管头脑,支配血管活动也是所有重要身体活动的指挥官。一旦心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血液循环,精神活动;肝脏贮藏血液,保障气的平稳流动,控制情绪,帮助消化,还有贮血和控制血液循环量的作用。一旦肝脏受损,就会影响身体其他部分的功能,比如血液、思绪情绪、消化等等。

肺支配着整个身体的气的运动,如果肺气不足或者阻塞,整个身体的功能运动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呼吸及血液系统的紊乱。

情绪紧张

如果人们处于长时间的情绪刺激或者突然的打击,严重的精神损伤超过了人类生理活动可以调整的极限的时候,就会促发人体内阴阳、气血的不协调,还有脏腑器官和经脉的功能紊乱,导致很多身体上的失调。

过度劳累或缺乏运动

这里指的是不规律的生活形式。衰老与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很密切的联系。过度紧张和压力或者缺乏运动都对身体不利,会演变成患病因素。过度紧张和疲劳不仅仅指的是过度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也有不正常的生活形式,比如频繁性爱,饮食过度娱乐过度等等。反之亦然,过度舒适的生活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寿命。

社会环境

社会地位的突变会给人类的身体和心智带来巨大的影响,即身体精神疾病。富贵到贫穷,受人尊敬到穷困潦倒,都会导致心理的不平衡,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的失灵。不良社会系统、社会风气、愚昧思想、为了生存的激烈、恶意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带来人体新城代谢的疾病,通常情况是哪里受损哪里就发病。

中医对疾病的基本理念是体内的阴阳失调导致的。外在和内在的因素侵袭人体的时候,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将被削弱和破坏,这种强度超出人体可以控制的范围的时候,人体就很难保持自身的动态平衡,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病理学理论

疾病的发作与以上所提到的内外在的因素密切相关。中医的观念是:疾病之气和反疾病之气的抗争期间,人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人体阴阳之间的不平衡。实际上,反疾病之气的不足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外在致病因素只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已。

身体不适会消耗精气,失去体力

这里的不适包括了营养不良,精神压力大,不恰当时间的锻炼,饮食过度,频繁性爱等都会消耗并伤害元气和内脏里的精气,脏腑的功能会受损,重要生命活动就会被逐渐削弱,最后导致虚劳。

致病因素来袭,人体难以自我调节--外界致病因素乘虚而入或内在致病因素滋生

以上多种因素都会使人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影响,继而得病。脏腑与致病因素有一些内在的联系,所以致病因素也会很容易侵袭脏腑。比如,心和肝的失调通常伴随血液滞留;肺部疾病通常表现为咳嗽和哮喘;脾在中焦,掌管津液的流动和转化,所以痰的形成和液体存留靠的是肺,脾和胃;五脏之首是肾,所以肾失调一般与所有致病物有关,与水相关性最大。多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脆弱部分,导致脏腑失调,疾病发作。

病态体质会阻碍气循环

气体在人体内的流通形式一般是上升下降,里外进出,打开关闭。致病因素来袭时,又会有一些身体反应阻止疾病,即人体自身修复的功能。比如,肺的功能就是分散和降,表现为打喷嚏,咳嗽,出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排出致病因子。以上可能致病的因素阻碍气循环使人难以抵抗疾病,导致疾病加剧侵入,最终难以治愈。

中医发病机制认为反疾病气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因子,人们应该在防治疾病的时候注意保护和支持反治病气增强人体抵抗力。

疾病防治原理

这里指的是在整体论及辨证论治的指导理论下防治疾病的原则,亦是中医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中医倾向于治未病,要在疾病到来之前做好预防工作,在疾病到来之后,正确及时的治疗应付诸实施,以防传播或者扩散病处,以求加速病情的好转防止旧病复发。这些理论,治未病和治疗结合,对于控制疾病发作、传播和加深效果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