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湿疮

湿疮

湿疮是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性皮损,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的皮肤病。

 湿疮名称各异,发于耳部者,称为旋耳疮;发于阴囊部位者,称为肾囊风;发于肘、膝弯曲部位者,称为四弯风等。根据皮损形态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如以丘疹为主者,称为血风疮或粟疮;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为浸淫疮。


现代医学的湿疹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总由禀赋不足,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属脾虚湿阻;慢性者多由病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乃致肌肤甲错。


【辨证论治】
1.湿热浸淫
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止,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
主症: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


3.血虚风燥
主症:病程较久,皮损色黯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外治法:
急性湿疮:初期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水疱而无渗液时,可用苦参、黄柏、地肤子等煎汤温洗,或炉甘石洗剂、10010黄柏液外搽;若水疱糜烂、渗出明显时,可选用生地榆、野菊花、黄柏等煎汤,10%黄柏溶液、三黄洗剂等外洗并湿敷,再用青黛散麻油调搽;急性湿疮后期滋水减少时,可选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
亚急性湿疮:选用三黄洗剂、2%冰片、5%黑豆馏油软膏外搽。
慢性湿疮:可选取用各种软膏剂,外搽青黛膏、5%硫黄软膏、l0%复方松馏油膏等。


【预防护理】
1.急性湿疮,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洗患处。
2.避免搔抓,忌食辛辣、鱼虾等发物。

本病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疮急性发病,多对称分布,片状或弥漫性,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底潮红,搔破后流水、糜烂及结痂,边界不清。亚急性湿疮常因急性湿疮未及时治疗病程迁延所致,皮损较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瘙痒剧烈。慢性湿疮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疮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皮肤肥厚、粗糙,色黯红或紫褐色,皮纹显著,可色素沉着,自觉瘙痒,呈阵发性,病程较长,可延至数月至数年。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