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海金砂粉

海金砂粉

海金沙
1 #

名称

Japanese Climbing Fern Spore

左转藤灰、海金砂

  1. 海金沙
  2. 竹园荽
  3. 左转藤灰
  4. 海金砂

海金砂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过早过迟均易脱落。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割下茎叶,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于避风处晒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动,使叶背之孢子脱落,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m。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被细柔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cm,宽10-16cm,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温齿或不规则分裂,上部小叶无柄,羽状或戟形,下部小叶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阔线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穗长2-4mm,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孢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坡灌丛中或路边林缘。
  •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

性味

甘;淡;寒;无毒

性状

干燥成熟的孢子,呈粉末状,棕黄色或淡棕色,质极轻,手捻之有光滑感。置手掌中即由指缝滑落;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后逐渐下沉;易着火燃烧而发爆鸣及闪光,不留灰渣,以干燥、黄棕色、质轻光滑、能浮于水、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者为佳。

海金砂粉的效果

功效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

经脉

小肠经脾经膀胱经

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

  • ①《嘉祐本草》:主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消、蓬砂共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 ②《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
  • ③《本草正义》: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浊,女子带下。
  • ④《中国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 ⑤《广西中药志》:用于水肿及热病吐血。
  • ⑥《湖南药物志》:补脾健胃。治小儿食积。
  •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亦,肠炎,痢疾。
  • ⑧《江西草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治肝炎,肾性水肿,皮肤湿疹,水痘,尿血。痄腮,风火牙痛,喉蛾,白喉,带状疱疹,小儿L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9g,包煎;或研末,每次2~3g。

注意禁忌

  • ①《本草经疏》: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 ②《本经逢原》: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

海金砂粉的药方

  • ①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腊面茶半两。二味捣研令细。每服三戗,生姜、甘草汤调下。(《本草图经》)
  • ②治热淋急痛:海金沙为末,生甘草汤冲服。(《泉州本草》)
  • ③治膏淋:海金沙、滑石各一两(为末),甘草二钱半(为末)。上研匀。每服二钱,食前,煎麦门冬汤调服,灯心汤亦可。(《世医得效方,海金沙散)
  • ④治尿酸结石症:海金沙、滑石共研为末。以车前子麦冬木通煎水调药末,并加蜜少许,温服。(《广西中药志》)
  • ⑤治小便出血:海金沙为末,以新汲水调下。一方用砂糖水调下。(《普济方》)
  • ⑥治肝炎:海金砂五钱,阴行草一两,车前(车前草)六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 ⑦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牵牛子一两(半生半炒),甘遂、海金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水一盏,食前调下,得利止后服。(《医学发明》海金沙散)
  • ⑧治脾湿胀满:海金沙一两,白术二钱,甘草五分,黑丑(牵牛子)一钱五分,水煎服。(《泉州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