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海蜇

海蜇

海蜇
1 #

名称

石镜(《异苑》),水母(《广韵》),蜡、樗蒲鱼(《本草拾遗》),水母鲜(《蟫史》)。

海蜇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口腕部。8~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上。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捕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溃,一般伞部和口腕部分开加工,口腕部俗称海蜇头,伞部俗称海蜇皮。

【原形态】

体呈淡蓝色,分为伞部和口腕两部。伞体厚而高,形如半球状。直径通常为25~30厘米,大者可达50厘米。伞缘有8个缺刻,内各有感觉器1个。各感觉器间具缘瓣20个,口腕8个,各自分歧,其上方有8对褶皱的肩板。各口腕和肩板边缘上有许多长的附属器,每个口腕末端各有一棒状附肢,内通管道。生殖腺4个,马蹄形,位于间幅。在生殖腺下腔,各有1个小形的胶质突起。伞部内面的内伞上有很发达的同心圆环肌,可看到网状的消化循环系。

生长于河口附近和泥质海底的海水中。8~9月间常成群浮游于海面。

【生境分布】

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如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地。

性味

咸,平。

炮制

入清水内浸漂,经常换水,除净咸味及砂子,切碎用。

海蜇的效果

功效

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口腕部。主治痰嗽,哮喘,痞积胀满,大便燥结,脚肿,痰核。

经脉

《本草求真》:入肝、肾。

主治

清热,化痰,消积,润肠。治痰嗽,哮喘,痞积胀满,大便燥结,脚肿,痰核。

  • ①《本草拾遗》:主生气及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伤)。
  • ②《医林纂要》: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嗽除烦。
  • ③《本草求原》:安胎。
  • ④《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消痰,行瘀化积,杀虫止痛,开胃润肠,治哮喘,疳黄,癥瘕,泻痢,崩中带浊,丹毒,癫痫,痞胀,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 g;或以姜、醋拌食。

注意禁忌

《本草求原》:脾胃寒弱,勿食。

海蜇的药方

  • ①治痞:大荸荠一百个,海蜇一斤,皮硝四两,烧酒三斤。共浸七日后,每早吃四钱(个),加至十个止。(《同寿录》)
  • ②治小儿一切积滞:荸荠与海蜇同煮,去蜇食荠。(《纲目拾遗》)
  • ③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海蜇一两,荸荠四枚。煎汤服。(《古方选注》雪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