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精、血

精、血

精是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之精相融合而成。

精的生成

精的生成,来源于先天与后天两个方面。先天之精,指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生命发生的本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先天之精藏于肾。后天之精,指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由于水谷之精是人出生后化生的,故称为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虽然来源不同,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先天之精是后天之精化生的前提和基础,后天之精又可不断地培育和充养先天之精。两者融合,构成一身之精而藏于五脏。先天之精不足,或后天之精亏虚,都可影响人体之精的生成,出现精虚的病理变化。

精的形成
1 #

精的功能

  1. 生殖繁衍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个体得以孕育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本原物质;人降生以后,贮藏于肾的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充养和培育下,逐渐充盛并产生天癸,促进 个体生殖功能成熟,使男子得以排精,女子月经来潮,具备了繁衍后代的能力。因此,精是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生殖能力强盛;肾精不足,生殖能力 就会受到影响。故临床治疗不孕不育等生殖功能障碍的病变,常常采用补肾填精的方法。

  1. 生长发育

精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人体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都是以精为主要物质基础的。肾精的盛衰变化,决定着人体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

胚胎时期,先天之精既是构成形体的本原物质,又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出生以后,随着先后天之精的不断充盛,人体逐渐生长发育直到成熟,之后随着先后天之精的不断衰退,人体逐渐衰老。人体之精不足,常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等病变。

  1. 生髓化血

肾藏精,精能生髓。健分为骨髓、脊髓和脑髓。肾精充足,髓的生成旺盛,骨得髓养则健壮,脑得髓养则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肾精不足,髓无以化,刚会影响骨和脑的功能。

在血液生成过程中,肾精可生髓化血.另一方面水谷之精可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化生血液。因此,精是血液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水谷之精不足,或肾精亏损,都会形成血虚证。

  1. 充养周身

精具有充实脏腑组织、滋养全身的作用。饮食经脾胃消化并吸收水谷之精以后,输布于周身,给各脏腑组织不断提供营养,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括动。肾中所藏之精,也不断地向全身输布,濡养各组织器官。

精的功能
1 #

血也称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运行于脉管之中,外观呈红色、粘稠的液体。血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对于维持人的生命具有极重要意义。

血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五脏需要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血也需要五脏的共同作用,才能源源小断地化生和获得补充。

血的生成

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精,包括先天之精(肾精)和后天之精(水谷之精)。其中,先天之精是血液生成的凶要条件,后天之精必须与先天之精结合,才能生成血液。因此,先天之肾精不足,血液将无从化生。然而,人出生以后,其先天之精已经确定,而后天之精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对血液生成有决定性影响的是脾胃的功能。脾胃功能正常,能从饮食中吸收足够的水谷精微,从而化生血液。若脾胃功能减弱,吸收水谷精微不足,化生血液也就减少。

精化生血的过程,是一个气化过程,必须在气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参与这一气化过程的内脏主要是心肺。心在血液生成过程中的气化作用称为"化赤"。这是由于心在五行属火,其色为赤,在心火的特殊作用下,血液才能变成红色。肺通过吸入自然之清气参与营气的生成,而营气是血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肺的功能正常与否,可直接影响血液的生成。此外,肝主疏泄,对气机有重要调节作用,能影响全身的气化功能,对血的化生过程也有一定影响。

血的生理作用

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的生理作用,《难经》概括为"血主濡之"。由于血液中含有营气,所以能对周身各脏腑器官起营养作用。血液通过经络的运行,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营养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值得重视的是,血是产生精神的重要物质基础,血液充足而调和则精神健旺,若血液不足则精神不振,血行逆乱则精神异常。由于血液中含有津液,故能滋润脏腑形体,尤津液,故能滋润脏腑形体,尤其是溢于脉外的津液能滋润孔窍,滑利关节。

此外,血液还有运输浊气的作用。浊气经血液运送至肺,则从呼气排出;浊气经血液运送至肾,则从小便排出;浊气经血液运送至体表,则从汗排出。

血的运行

血液在脉管内正常地运行,全身脉管形成一个相划密闭的循环性管道系统。这种管道系统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血脉,血脉属于广义经脉的范畴,其中细小的血脉也称血络。

血液运行的动力来自心,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枢。心在结构上与脉管相连,所以血液经心的推动而进入脉管中运行。由于血液运行是一个循环过程,所以血液运行的方向分为"离心"和"向心"两个方面。"离心"是指血液由心气推动从心流出,经较大的脉管流向全身,并反复分支,进入较大的络脉、较小的络脉直至最细小的络脉,即进入脏腑器官而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向心"是指血液从最细小的络脉逐渐汇聚,经较大的络脉、更大的络脉、经脉,最后回到心脏。血液返回心脏也是在心的推动作用下进行的。

除了心的推动作用外,血液的运行还需要多个内脏的协同作用,这些内脏主要有肺、脾、肝等。肿在结构上与全身的脉管相连,这叫做"肺朝百脉";。肿通过百脉的联系,既能将宗气等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又能汇聚全身气血,从而起到辅心行血的作用。脾有统摄血液的作用,能令血脉周密,血液正常地在脉管中运行,不致于逸出脉外。肝有藏血的功能,通过肝藏血而调节血流量;肝又主疏泄,使气机调畅,有利于促进血液的流行。

直接对血液运行产生作用的因素是气。如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肺气辅心行血,脾气统摄血液,肝气疏泄气机调节血行等。若心气不足,则血行无力;肺气不足,则血失宜散;脾气不足,则脾不统血;肝气失疏,则气滞血瘀。此外,脏腑之阳在血液运行中也有重要作用。若阳虚则气必虚,气虚则不能行血;阳虚则生寒,寒盛则血液凝滞。

其他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有脉管的通利情况及寒热的变化等。凡痰湿、瘀血、肿结之类可阻滞或压迫脉管,妨碍血液运行。血液的特性是喜温而恶寒,所以寒凉能使血行缓慢,甚至形成瘀血;过热又可使血行加速,严重时可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