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樊槻皮

樊槻皮

秦皮
1 #

秦皮2
1 #

名称

Ash Bark

岑皮、樊槻皮、秦白皮、蜡树皮

  1. 秦皮
  2. 岑皮
  3. 秦白皮
  4. 蜡树皮
  5. 梣皮
  6. 北秦皮
  7. 苦枥皮

樊槻皮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本品为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性味

苦,寒。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切块或切段,晒干。

性状

  •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无臭,味苦。
  • 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樊槻皮的效果

功效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主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经脉

肝经胆经

主治

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 ②《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
  • ③《药性论》: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治小儿身热:作汤浴。
  • ④《日华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儿热惊,皮肤风痹,退热。
  • ⑤张元素:治女子崩中。
  • ⑥《汤液本草》:主热痢下重,下焦虚。
  • ⑦《吉林中草药》:治肠风下血。
  • ⑧《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腹泻。
  • ⑨《陕西中草药》:治麦粒肿。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剂。
  • 外用:煎水洗。

注意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 ①《本草经集注》:大戟为之使。恶茱萸。
  • ②《药性论》:恶苦瓠、防葵。
  • ③《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樊槻皮的药方

  • ①治热痢下露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 ②治慢性细菌性痢疾 秦皮12g,生地榆椿根皮各9g。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 ③治腹泻:秦皮三钱。水煎加糖,分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 ④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跟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近效方》)
  • ⑤治麦粒肿,大便干燥 秦皮9g,大黄6g。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 ⑥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两,牡丹皮二两,当归身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 ⑦治小儿惊痫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灯心草二十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 ⑧治牛皮癣 秦皮30~60g,煎水洗患处,每日或隔2~3日洗1次,每次煎水可洗3次(温水)。(《全国中草药汇编》)
  • ⑨治急性菌痢 秦皮、苦参各12g,炒莱菔子、广木香各9g。共为细末,开水调服,每次9~12g,日3~4次。﹝《国医论坛》1986,(2):52﹞
  • ⑩治下赤连年方 鼠尾草、蔷薇根、秦皮。上三味等分,口父咀,以水淹煎,去滓,铜器重釜煎,成丸如梧子,服五六丸,日三,稍增,瘥止。亦可浓汁服半升。(《千金要方》)
  • ⑾治急性肝炎 秦皮9g,茵陈蒲公英各30g,黄柏9g,大黄9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 ⑿治天蛇毒疮(草间花蜘蛛螫伤成疮,似癞非癞) 秦皮浓煎服,蚌粉、滑石川贝母末敷。(《直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