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核黄素缺乏症

核黄素缺乏症

核黄素(维生素B2)不论是作为黄素单核苷酸还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都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许多氧化-还原反应中起必需的辅酶作用.核黄素缺乏可引起口腔,眼,皮肤及生殖方面的损害。 
原发性核黄素缺乏与乳类及其他动物产品的消费不足有关.继发性缺乏则多见于慢性腹泻,肝脏疾病,慢性酒精中毒以及术后的营养输注缺少补充维生素时。

病因

核黄素为正常细胞内氧化和还原所需要的黄蛋白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脂肪、糖、蛋白的代谢有密切关系。核黄素在组织中贮量有限,并很快被消耗掉。估计每日人体营养需要量为0.6mg/4186.8J (1000千卡),缺乏时可在实验动物中引起一系列损害,但在人类则影响轻微,主要引起皮肤及粘膜损害。   
核黄素缺乏的原因可能为:   
①饮食中供给量不足;   
②饮食习惯突然改变或烹调和食用方法不当;   
③妊娠、重体力劳动等,消耗量增大,而核黄素量未相应增加;   
④胃肠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晚期癌、慢性乙醇中毒、发热和慢性消耗病等影响核黄素的吸收或需要量增大;   
⑤口服避孕药和其它药物,特别是吩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硼酸等可影响核黄素的代谢,或与核黄素交互作用致核黄素缺乏。

临床表现

核黄素缺乏病的单个症状并无特异性,但当综合观察时则可提示本病的诊断。这些症状主要包括阴囊炎、舌炎、唇炎和口角炎。   
(一)阴囊炎为最早期和最常见的表现,可分红斑型、丘疹型和湿疹型。   
1.红斑型最常见,早期为淡红色斑,对称分布于阴囊两侧,边缘鲜红,以后表面被覆发亮、粘着性、灰白色或褐色鳞屑,重者边缘有褐黑色厚痂,除去鳞痂,基底柔嫩而无浸润。   
2.丘疹型早期为成群疏散分布的针头大、黄豆大扁平圆形丘疹,上覆棕褐色薄痂,亦可融合成片,早期可仅一侧,晚期可对称分布于阴囊两侧。   
3.湿疹型阴囊限局性或弥漫性浸润肥厚、苔癣化,与慢性湿疹相同。可有渗液、结痂,间或皲裂,慢性经过。病期长者皮损可扩展至阴茎干或大腿内侧。   
除阴囊炎皮损外,面部中央,鼻唇沟、鼻翼、眼睑内外眦、耳垂等处亦可发生类似脂溢性皮炎的油腻性鳞屑性皮损。   
(二)舌炎早期蕈状乳头呈针尖大小,轮廓乳头呈黄豆大小的肥厚丘疹。舌中部呈边缘鲜明的红斑,前端宽而后端窄呈葫芦状。重者全舌青紫,肿胀明显。以后乳头变小或消失,舌面平滑萎缩,伴大小、深浅不一的裂隙,自觉有痛感。   
(三)唇炎主要见于下唇,口唇干燥脱屑和色素沉着,偶可潮红、糜烂、纵裂。   
(四)口角炎口角浸渍发白、糜烂、皲裂和结痴,倾向感染,愈后可结疤。   
其它粘膜症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表浅性角膜炎、角膜混浊乃至溃疡,鼻前庭结痂,皲裂等。

检查

(一)病理检查可见阴囊皮损处表皮显著角化,颗粒层减少或消失,重症病例除表皮角化过度外,基层细胞有色素减少或消失。真皮内毛细血管有不同程度扩张。唇 、舌等上皮也见角化,舌乳头萎缩者组织象亦显著萎缩。
(二)尿核黄素测定 以每克肌酐表示。为了诊断的可靠性,最好收集24小时尿测定。结果<27μg/每克肌酐,提示成人维生素B2缺乏,小儿值高于成人。
(三)尿排泄负荷试验 口服负荷剂量的核黄素5mg,收集4小时尿测定排泄量。成人排泄量<1000μg为核黄素缺乏。
(四)红细胞谷光甘酞还原酶(EGR)功能试验临床上选择该试验作为评价维生素B2营养状况的最新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该试验以"FAD效应"为衡量指标 。加入FAD后,酶活性上升超过20%者,提示组织中核黄素储存量不足。

治疗

一、注意集体饮食的烹调法,如蔬菜先洗后切,以免核黄素丢掉。并多吃富含核黄素和其他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菜、牛奶等。
二、维生素B2(商品名:核黄素),5~10mg,每日3次,口服,也可肌肉注射,或给长效维生素B2,125mg,肌内注射1次,同时给与复合维生素B或酵母片口服。
三、局部根据皮损对症处理。如阴囊炎可给与复方康纳乐霜剂等外搽。口角炎难愈时可给1%硝酸银溶液外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