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暑热症

暑热症

暑热症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征,秋凉后症状可自然消退。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气温炎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我国东南及中南地区多见,发病多在6~8月。有些患儿常可连续发病数年。此病最早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医儿科名医徐小圃先生发现,提出上实下虚的病理变化,创温下清上汤,效果显卓,此一发现已为中西医儿科界所公认。本病西医称"夏季热"。

诊断要点

  • 1.有明显季节性,多在夏天6~8月发病。好发于2~5岁体弱儿童及弱智儿童。
  • 2.高热可持续在39~41°C之间,可持续3~4月之久,当外界气温下降时,可暂时体温下降,秋凉后多能自愈。次年可复发。
  • 3.口渴、多饮、多尿,每天排尿次数可达20次以上,尿液清长。皮肤干灼无汗或少汗。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辩证分型

1.暑伤肺胃症状:

  •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 症状:发热持续不退,口渴引饮,皮肤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色泽淡黄,烦躁不宁,口唇干燥,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
  • 证候分析: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阴津,津亏内热炽盛,则长期壮热不退,口渴引饮,烦躁不宁,舌质红。热伤肺津,化源不足冰液不能敷布,则肌肤灼热无汗或汗少。气不化水,多饮而水液下趋,故尿多而色淡。舌苔薄黄,脉数,均为暑伤肺胃,内热炽盛之象。

2.下虚上盛症状:

  • 症状:神萎,虚烦不宁,发热日久不退,面色苍白,下肢欠温,口渴多饮,尿多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搪,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脉细数无力。
  • 征候分析:发热日久,证属虚实并见,脾肾两虚,肾阳命火已亏,故面色苍白,神萎纳呆,便溏肢冷,小便清长。暑气耗阴,水不济火,心火易旺测虚烦不宁。舌淡苔薄,脉细数无力,均为下虚上盛,虚实并见之象。

分型治疗

1.暑伤肺胃治则:清暑益气。

加减:病初壮热无汗,加香薷10克、羌活10克;烦渴引饮,舌苔黄燥,加生石膏30克、鲜生地10克;纳呆食少,加白术10克、麦芽10克。本方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要方。

处方举例:
西洋参6克(另煎),石斛10克,麦冬10克,黄连3克,竹叶6克,知母10克,西瓜翠衣10克,荷梗10克,甘草6克。

2.下虚上盛治则:温下清上。

主方:温下清上汤加减。加减:心烦口渴,加莲子心3克、玄参10克;口渴不止,小便清长,加金匾肾气九10克(包煎);大便稀薄,加山药10克、扁豆衣6克。

中成药

  • 1.生脉饮 每日2次,每次1支口服。适用于暑伤肺胃。
  • 2.缩泉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适用于下虚上盛型小便频多时。

简便方

  • 1.蚕茧20枚,红枣20枚,煎汤代茶。适用于小便频多,发热不退的患儿。
  • 2.西瓜皮50克,鲜荷叶1张,地骨皮、生地各10克,煎汤代茶。适用于暑伤肺胃。

注意事项

  • 1.患儿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清洁凉爽。必要时可使用空调,一般室温控制在摄氏26~28℃,不宜过低。
  • 2.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适当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 3.注意小儿体温变化,常用温水洗浴,以帮助降温散热。勿滥用抗生素。
  • 4.酒精浓度75%一定兑水至20-30%再两边颈动脉,腋窝动脉,肘动脉,腘动脉,股动脉轻轻各拍打5分钟并注意保暖!背部可以少擦,其他部位擦是错误的!

护理

  • 1.室内保持空气流通,不要使阳光直射。气温过高,可用普遍块降温或用电风扇吹冰,以降低室温,有条件乾可使患儿处在有空调的室内。
  • 2.每天2—3次温水浴,每次20—30分钟,水温在34—35°C左右,浴时多擦洗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帮助汗腺分泌,以降低体温。高热服用退热剂后,有出汗现象时,注意勿用冷水擦浴,以免汗闭使体温上升,并发上呼吸道感染。
  • 3.饮食可给予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由于患表现口渴多饮,食欲不振,可给予水分较多的饮食,如流质、半流质。平时可常服用清凉饮料,如绿豆汤、金银花露等。
  • 4.婴儿由于多饮,故多尿,因此要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发生尿布疹,大多是由霉菌感染引起,局部可涂克霉唑软膏或龙胆紫药水,并使局部干燥。
  • 5.预防感染,由于患儿持续发热,抵抗力差,因此要尽量避免与感染者接触,以免出现并发症而加重病情。

食物疗法

1.葛根粥

葛根味辛、甘、平,有解暑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葛根有明显的解毒作用,与粳米同煮,可减轻其寒滑作用,延缓药效,起到清胃养阴、生津止喝作用。小儿夏季热,胃热多渴,多食多饮者,食此粥可使大便通畅,减轻病状。

鲜葛根40克,粳米100克。将葛根洗净,切片,加水磨成水粉,待沉淀后,去水取粉备用。葛根磨成水粉要细腻,否则影响粥的质量。粳米洗净,入锅加水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葛粉,再同煮成稀粥即成。

2.荷叶饮

荷叶清热解暑,用糖调味,增强解暑清热、养阴醒胃的作用。对患夏季热,神疲乏力,饮食不思,口渴不止,胸闷苔厚者,食之有效。每日1剂,连用数天可见效。

鲜荷叶100克,蜂蜜或白糖100克。将荷叶洗净,锅内加水,入荷叶,烧开煎煮,待汤少见浓时,加入蜂蜜或白糖,再烧沸即停火成饮料。以用鲜荷叶效果好,味道也更清香。如将荷叶饮放冰箱冷冻后饮用,可增加解暑清热之效。

3.黄瓜蜜条

黄瓜味甘,性凉,能清热止渴,利水消肿,清火解毒。含有糖类、苷类、咖啡酸、绿原酸、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挥发油(苦味成分)、葫芦等成分,营养丰富。蜂蜜润燥解毒,并起到调味作用。用于婴幼儿夏季烦热口渴,小便不利,亦可用于湿热泻痢较轻患儿。随意作水饮用。

黄瓜1500克,蜂蜜100克。 将黄瓜洗净,去蒂把,剖开去瓤,切成条状,放锅内,加少许水,用中炎煮沸后,去掉汤汁,趁热加入蜂蜜调匀,再煮沸即成。

4.苦瓜粥

苦瓜味苦,性寒,能解热解暑,养阴健胃,用于夏季热症和烦渴不止,少食多饮或伴有目赤尿短患儿。

苦瓜10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将苦瓜洗净,切成小块;粳米淘洗备用。 锅中加水烧开,加入粳米、苦瓜煮粥,粥煮至半熟时,加入冰糖,糖化解后即成。

5.麦冬粥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润肺止咳,益胃清心等作用,还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维生素A等成分。可用于夏日小孩解热、清炎、镇咳、强心,与米同煮,明显增强其益胃养阴、清热除烦之功效。婴幼儿夏热时用甚宜。

麦冬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麦冬洗净,放在沙锅内,加水上火煎出汁,取汁待用。锅内加水,烧沸,加入洗过的粳米煮粥,煮至半熟悉,加入麦冬汁和冰糖,再煮开成粥,即可。

6.马蹄汤

取马蹄(荸荠)8个,削皮切碎,加空心菜200克,共煮汤,每天2~3次,连服数日。

7.蚕枣汤

蚕茧20只,红枣20个,煎汤代茶,频频饮用。

8.蚕豆汤

蚕茧20只,淡豆豉9克。煎汤代茶饮,适用于无汗情况时。

9.冬瓜柚子汤

冬瓜皮50克,柚子核15克,核桃仁15克。将柚子核去壳,与冬瓜皮、核桃仁同煮汤,代茶频频饮用,连服数日。

10.百合汤

干百合100克,蜂蜜150克。同入大碗内,加适量水,放蒸笼里蒸1小时,趁热调匀,待冷装瓶备用,适量常服。

急救

症状1:

夏天气温低、湿度大,如果通风不好,肌体散热功能可能发生障碍。表现为头疼、眩晕、疲乏、高热、呼吸加快。

急救措施:用冰袋敷额头或温水浸湿毛巾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注意不能使体温骤降至38度以下,以免出现抽搐。同时,每10分钟监测一次,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症状2:

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较多,通过体表蒸发的体内液体丢失量大。患儿容易出现大汗淋漓、虚脱、四肢冰凉、体温低于正常值、血压偏低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昏迷。

急救措施: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平卧或将头部放低,可以饮用微凉的淡盐水,边做上述急救,边准备送医院治疗。

症状3:

夏季日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头部,没有任何遮阳措施在太阳底下玩耍的孩子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和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和嗜睡。

急救措施:立即将孩子转移至荫凉处,用凉毛巾或凉水袋进行头部降温,一般可很快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