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天龙

天龙

蜈蚣1
1 #

蜈蚣2
1 #

名称

Centipede

蝍蛆、吴公、天龙、百脚、百足虫、千足虫

  1. 蜈蚣
  2. 金头蜈蚣
  3. 蝍蛆
  4. 吴公
  5. 百脚
  6. 百足虫
  7. 千足虫
  8. 嗷高姆

天龙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全体。人工饲养的蜈蚣,一般在7~8月采收;野生蜈蚣在夏季雨后根据栖息环境翻土扒石寻捕。捕后,先用沸水烫死,取长宽和蜈蚣相等,两端削尖的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借竹片的弹力,使蜈蚣伸直展平。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少棘巨蜈蚣:体形扁平而长,全体由22个同型环节构成,长约6~16厘米,宽5~11毫米,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前端较窄而突出,长约为第一背板之2倍。头板和第一背板为金黄色,生触角1对,17节,基部6节少毛。单眼4对;头部之腹面有颚肢1对,上有毒钩;颚肢底节内侧有1距形突起,上具4枚小齿,颚肢齿板前端亦具小齿5枚。身体自第2背板起为墨绿色,末板黄褐色。背板自2~19节各有2条不显著的纵沟,第2、4、6、9、11、13、15、17、19各节之背板较短;腹板及步肢均为淡黄色,步肢21对,足端黑色,尖端爪状;末对附肢基侧板端有2尖棘,同肢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棘,内侧1棘,背面内侧1~3棘。栖居于潮湿阴暗处;食肉性。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多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炮制

  • 1.蜈蚣:拭净,除去头足,剪断用。
  • 2.酒炙蜈蚣:将蜈蚣除去头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
  • 3.《雷公炮炙论》: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于士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去足、甲用。
  • 4.《纲目》: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1对;前端两侧有触角1对。躯干部第1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4背板至第20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2节起,每体两侧有步足1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1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天龙的效果

功效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全体。 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经脉

肝经

主治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 ①《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 ②《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 ③《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 ④《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
  • ⑤《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 ⑥《本草述》:治疠风。
  • ⑦《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5g;研末,0.5~1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研末撒、油浸或研末调敷。

注意禁忌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

天龙的药方

  • ①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黄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 ②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世医通变要法》)
  • ③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 ④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 ⑤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朱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
  • ⑥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川乌)尖、附子底、蝎梢(全蝎)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
  • ⑦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鱼鳔)三钱,南星(天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一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
  • ⑧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
  • ⑨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本草衍义》)
  • ⑩治蛇头疔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 ⑾治蛇头疔:蜈蚣一条,雄黄二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吉林中草药》)
  • ⑿治便毒初起: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
  • ⒀治聤耳出脓:娱蚣末吹之。(《鲍氏小儿方》)
  • ⒁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 ⒂治痔疮疼痛:
    • ㈠赤足蜈蚣(焙为末)。入片脑少许,调敷。(《仁斋直指方》)
    • ㈡蜈蚣三、四条。香油煮一、二沸,浸之,再入五倍子末二、三钱,瓶收密封,如遇痛不可忍,点上油。(《孙天仁集效方》)
  • ⒃治风癣:大蜈蚣一两,乌梢蛇二两。共焙研细末,体强者每服一钱,弱者每服五分,日二次,开水下。(《江苏中医》(6):37,1961)
  • ⒄治蛇咬:白芷一两(取白色者),雄黄五钱,蜈蚣三条,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洞天奥旨》蜈蚣散)
  • ⒅治下肢慢性溃疡:患部用紫金牛(矮地茶)煎洗后,撒上蜈蚣末适量,用药膏覆盖,日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手册》)
  • ⒆治肛内生痈肿痛 蜈蚣、穿山甲(蛤粉炒)、血余、带血管鹅毛、生鹿角。以上各药俱煅存性,研细等分和匀。每服五钱,空心,好酒下。(《证治准绳·疡医》)
  • ⒇治阳痿 蜈蚣(不去头,忌烘烤)18g,研细,当归白芍甘草各6g。晒干共同研细,过90~120目筛,与蜈蚣混合均匀,分为40包即成。每次半包或1包,早、晚各1次,空服,用白酒或黄酒送服,15日为1疗程。《中医杂志》1981,(4):36亢痿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