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芜菁
名称
茢薽、豕首(《尔雅》),麦句姜、虾蟆蓝(《本经》),天芜菁(叫、品方》),天门精、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天蔓菁(《别录》),葵松、鹿活草(《唐本草》),杜牛膝(《圣济总录》),皱面草(《履巉岩本草》),皱面地菘草(《卫生家宝方》),鹤虱草(《伤寒蕴要》),母猪芥(《孙天仁集效方》),蚵蚾草(《经效济世良方》),鸡踝子草(《本草正义》),野烟、山烟、野叶子烟、癞格宝草(《贵州民间方药集》),癞蟖草(《中国植物图鉴》),挖耳草、额头草、癞蛤蟆草、臭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天芜菁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菊种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有臭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软毛。茎下部叶互生;稍有柄;叶片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5~8厘米,先端尖或钝,全缘,或有不规则的锯齿,上面绿色较深,光滑,下面有细软毛和腺点;茎上部叶近于无柄;长椭圆形,向上逐渐变小。头状花序多数,腋生,近乎无柄,有时下垂;总苞钟形或稍带圆形,外层苞片稍短,卵圆形,中层和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花序中全为管状花,黄色;花序外围为雌花,花冠先端3~5齿裂,花后柱头外露;中央数层为两性花,花冠先端4~5齿裂,花后雌雄蕊均外露,花药基部箭形,柱头2深裂,裂片线形。瘦果长约3~5毫米,有纵沟多条,顶端有线形短喙,无冠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果实(鹤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野草丛中。分布河南、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贵州、陕西等地。
性味
辛,寒。
- ①《本经》:味甘,寒。
- ②《别录》:味辛,无毒。
- ⑧《开宝本草》:味咸。
- ④《纲目》:微辛甘,有小毒。
天芜菁的效果
功效
为菊种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用于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
经脉
入肝、肺经。
- ①《本草再新》:入肺经。
-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厥阴经。
主治
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治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
- ①《本经》: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
- ②《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
- ③《药性论》:治疮,止血及鼻衄不止。
- ④《唐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
- ⑤《开宝本草》:主金疮,止血,解恶虫蛇螫毒,按以敷之。
- ⑥《纲目》:吐痰止疟。治牙痛口紧,喉痹。
- ⑦《本草备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
- ⑧《野生药植图说》:嫩叶捣烂治脚癣。
- ⑨《杭州药植志》:强力杀虫药,可以杀蛔虫及绦虫,并治失力黄疸。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入丸、散。
-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禁忌
- ①《本草经集注》:垣衣为之使。
- ②《蜀本草》:地黄为使。
- ③《本草经疏》:脾胃寒薄,性不喜食冷,易泄无渴者勿服。
天芜菁的药方
- ①治咽喉肿塞,痰涎壅滞,喉肿水不可下者:地菘捣汁。鹅翎扫入,去痰最妙。(《伤寒蕴要》)
- ②治缠喉风:蚵蚾草,细研,用生蜜和丸弹子大,噙化一、二丸。如无新者,只用干者为末,以生蜜为丸,不必成弹子,但如弹子大一块。(《经效济世良方》救生丸)
- ③治吐血疾:皱面草,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茅花泡汤调服,不以时候。(《履巉岩本草》)
- ④治产后口渴气喘,面赤有斑,大便泄,小便闭,用行血利水药不效:天名精根叶,浓煎膏饮。下血,小便通而愈。(《本草从新》)
- ⑤治疔疮肿毒:鹤虱草叶、浮酒糟。同捣敷。(《孙天仁集效方》)
- ⑥治风毒瘰疬,赤肿痛硬:地菘一斤。捣如泥,敷瘰疬上,干即易之,以差为度。(《圣惠方》)
- ⑦治发背初起:地菘,杵汁一升,日再服,瘥乃止。(《伤寒类要》)
- ⑧治恶疮:捣地菘汁服之,每日两三服。(孟诜《必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