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夜惊

夜惊

夜惊又称睡惊。指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两眼直视,手足乱动,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通常在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每次发作约持续1-10分钟。难以唤醒,当时意识呈朦胧状态。醒后有意识和定向障碍,不能说出梦境内容,对发作不能回忆。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安定。

约见于3%的儿童中,男略多于女,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青春期以后少见。

病因

(1)儿童时期的神经、大脑发育尚未健全。

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部分,尤其是控制睡眠觉醒的大脑皮质发育的不成熟,对孩子的睡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孩子正常生理发育的自然现象。如果孩子发作夜惊的情形不很明显或偶一为之,父母们则不必过分在意。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各部分发育的逐渐成熟,症状就会逐渐消失了,这种状况属于是一过性的。   

(2) 心理因素占有一定的比例。

我们这里所说的心理因素,包括情绪的焦虑、压抑、紧张不安等等。有些情绪刺激是暂时或临时的,比如白天玩儿得太疯狂、晚上看了恐怖惊险的影片或听了恐怖故事。这个年龄的孩子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想象力也变得丰富,因此这些刺激会使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梦,也就可能导致孩子当晚或这几天夜里出现夜惊;还有一些情感上的刺激,比如有亲人突然离世(尤其是自小就与他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或分开(爸爸妈妈出差之类的情况),再比如单亲家庭,这些心理情感上的刺激,往往会比较微妙和深入,给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和紧张感也会更大;再有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苛或者态度激烈,也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不安,从而夜晚睡觉出现惊厥。   

(3) 持续的夜惊则可能是由一些病理因素引起的。

如大脑神经营养供应不足、大脑发育有异常、大脑皮层中枢、丘脑、垂体等大脑器官之间的相互调节不好,内分泌等原因造成的肥胖,以及严重的钙缺乏症,都使可能导致夜惊发作的病理性原因。这就需要到医院请医生诊治了。

夜惊与梦魇的区别

夜惊(night terror)与梦魇(nightmare,即俗称的做恶梦)是睡眠中发生的两种不同的现象。   

夜惊的发生时间,是在入睡后两小时内,正值睡眠期的第3~4阶段,此为沉睡期,沉睡期内是不会作梦的。梦魇现象的出现,则通常是在黎明前发生,此一睡眠阶段,正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因此两者并无直接关系。  
 

梦魇发生可以确定是由于做了可怕的恶梦。孩子醒后也多半能记得梦中的情境。梦魇与孩子白天的情绪压力有关。白天情绪不安,夜晚睡不好,焦虑压力也没有消除,故而使孩子在清晨起床前,形成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

预防与治疗

  • 1.安排儿童的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白天过度劳累、过于兴奋。让孩子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 2.睡前不讲紧张兴奋的故事、不看惊险恐怖的影片,不用威胁的方式哄儿童入睡。
  • 3.在孩子上床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灯光要弱,不刺激孩子的眼睛。晚饭不要让幼儿吃的过饱,睡觉姿势要正确,手不要压住胸口等。总之,一定要让孩子睡时放松,心里很坦然,是最好消除夜惊哭叫的好办法。必要时也可少用些苯二氮卓类药物。
  • 4.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食疗

1.生姜红糖汤   

  • 生姜10克切片,加适量红糖,水煎服。   
  • 功效:温中散寒。   
  •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大便溏泄,腹中冷痛者。
     
    2.葱姜汤  
     
  • 葱白5段,生姜5片,共煮水喝。   
  • 功效:温中除寒。   
  •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纳差便溏,腹痛喜温喜按者。  

3.猪骨干姜汤  

  • 猪骨头150克,干姜5克,同煮汤饮。   
  • 功效:温中补虚。   
  • 主治:小儿夜啼,四肢欠温,腹痛喜伏卧者。   
  • 来源:朱义国.食疗药膳.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9  
     

4.蛋粉粥   

  • 鸡蛋壳洗净炒黄,研细末,每次1.5克,和在粥里食,1日2次。   
  • 功效:健脾益气。   
  • 主治:治小儿夜啼,不思饮食,便溏,面色不华者。   
  •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73   

5.赤小豆甜饮   

赤小豆加水煮烂后加糖适量,代茶饮。   

  • 功效:清心热安神。   
  • 主治:小儿心热,夜卧不宁,多梦易惊,口干多饮者。   
  • 来源:夏翔.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1   

6.莲子饮

  • 莲子30克,煎水代茶饮。   
  • 功效:清心养神。   
  • 主治:治小儿惊乍不安,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多饮者。   
  • 来源:民间验方。   

7.冰糖百合   

  • 百合30克,冰糖适量。共煮熟,服食。  
  • 功效:宁心安神。   
  •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惊惕易醒,盗汗者。   
  •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3   

8.清心宁神茶

  • 淡竹叶3克,辰灯心1小撮,绿茶0.5克,蝉衣1克。上四味加水1碗,煎至半碗即可。   
  • 功效:清心安神。   
  • 主治:小儿夜啼,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舌红者。   
  • 来源:王富春,等.药茶治百病.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0   

9.粟米粥   

  • 粟米30克,水煎煮粥,啜服。   
  • 功效:和胃安神。   
  • 主治:小儿伤食,夜寐不安,纳差,腹胀便溏者。   
  •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9   

10.龙眼饮
 

  • 龙眼肉10克,水煎,睡前饮。   
  • 功效:宁心安神。   
  •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易惊易醒,手足心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