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外阴营养不良改变

外阴营养不良改变

外阴营养不良也叫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斑)。包括外阴部皮肤以及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变及粗糙、萎缩状态,又称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外阴奇痒、粘膜增生、萎缩或苔藓样改变并伴有色素减退。根据组织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增生型营养不良(包括无非典型增生、非碘性增生两类)、硬化苔藓型增生、混合型营养不良(亦包括无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两类)3种类型。增生型一般发生于30~60岁左右的妇女。以可见于任何年龄。
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本病属于中医学"阴痒";、"阴蚀";、"阴疮";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多因肝肾阴血不足,阴部血虚生风化燥而至奇痒难忍,或因脾气亏虚,一则气虚血少,不能滋养阴部,脾虚又可生湿,流注于阴部,形成气血不足而湿浊停滞的虚实夹杂局面,或因湿热内盛,热蕴阴部肌肤而至阴痒、皮肤粗糙;疾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淤滞,与湿浊相互交结,而见苔藓、奇痒、湿疹样改变诸侯,且经久不愈。临床治疗因针对病因病机,或滋养肝肾,养血息风止痒;或清热解毒利湿;或活血化淤驱风;火建脾祛湿杀虫,内外合治,攻补兼施,乃是临床取得疗效之关键。

病因

人们迄今对这种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有人试验,将患病的外阴皮肤与患者大腿上的正常皮肤相交换,经过一 段时间后,发现被移植的皮肤转为正常,而被移植到外阴部的正常皮肤却又变为病皮。因此推测,可能是外阴深部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以致覆盖在表面上的皮肤营 养失调。研究表明,身体内各部分的组织都是依靠神经调节,使血液供给充分才能从中吸取营养,若长期营养供给不足,必然最终导致发生病变。外阴营养不良是指 造成局部病变而言的,与全身的营养状况并没有直接关系。

分型

外阴营养不良分为三种类型
1.增生型:病变呈白色或红色,占外阴营养不良的一半。组织学特点是表皮钉突变钝或变宽,角化过度,真皮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2.硬化萎缩苔藓型:表皮变薄,钉突消失。上皮细胞层减少,基底细胞层结构破坏,水肿。
3.混合型:兼有上两种类型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外阴瘙痒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搔抓可造成局部破溃与感染而出现烧灼感、疼痛、留液。增生型皮肤增厚以皮肤粗糙或有鳞屑、湿疹阳改变,表面颜色多程暗红或粉 红,夹杂有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块,硬化苔藓型皮肤或粘膜变白变薄,甚至裂开,阴道口萎缩者可至性交疼,混合型是在外阴萎缩的基础上又有增厚的斑块或疣状增生灶。
约10%的外阴白色病损有不典型增生的上皮。不典型增生可保持原状、恢复正常或进展为原位癌。因此,外阴白色病损伴有不典型增生时方可称为癌前期。

治疗

处理以药物治疗为主。增生型可涂1%氢化考的松软膏每日一次,共6周。硬化萎缩苔藓型可涂2%丙酸睾丸酮油膏每日三次(每次约8~10mg)共6周或至症状消失,然后每日一次共4~6个月。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应用甲苯胺兰染色,确定范围后行局部切除,邻近皮肤用氢化考地松膏治疗。
如果在显微镜下发现有上皮非典型增生时,就需要特别警惕,如继续发展,则需做单纯外阴切除术或激光治疗等。一般来说,使用氢化可的松或丙酸睾丸酮定肝油软膏,对于使局部皮肤软化、粘连松懈和祛除瘙痒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必须使用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有效。所以不要对一般止痒药物丧失信心,应该说,只要用药后病情没有发展,症状得到减轻,就可以认为这种药是有效的。
外阴有白色病变的人,更要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干燥,不要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清洗外阴,也不要用手去搔抓,不要吃辛辣的食物,衣服要宽大,不要穿不透气的人造纤维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