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人藤
割人藤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Japamese Hop Herb
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长达数米,有倒钩刺。叶对生,掌状5深裂,稀有3~7裂,边缘有锯齿,上面生刚毛,下面有腺点,脉上有刚毛;叶柄长5~20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腋生;雄花成圆锥状花序,有多数淡黄绿色小花;萼片5,披针形;雄蕊5,花药大,长约2毫米,花丝甚短;雌花10余朵集成短穗,腋生,每2雌花有1卵状披针形、有白毛刺和黄色腺点的苞片,无花被,花柱2。果穗呈绿色,鳞状苞花后成卵圆形,先端短尾尖,外侧有暗紫斑及长白毛。瘦果卵圆形,长4~5毫米,质坚硬。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沟边、路旁、荒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
甘、苦,寒。
炮制
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状
叶皱缩成团。完整叶片展平后为近肾形五角状,掌状深裂,裂片5~7,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有毛茸,下面有黄色小腺点;叶柄长5~20cm,有纵沟和倒刺。茎圆形,有倒刺和毛茸。质脆易碎,茎断面中空,不平坦,皮、木部易分离。有的可见花序或果穗。气微,味淡。
割人藤的效果
功效
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 主治淋病,小便不利,疟疾,腹泻,痢疾,肺结核,肺脓疡,肺炎,癞疮,痔疮,痈毒,瘰疬。
经脉
主治
清热,利尿,消淤,解毒。治淋病,小便不利,疟疾,腹泻,痢疾,肺结核,肺脓疡,肺炎,癞疮,痔疮,痈毒,瘰疬。
- ①《别录》:主瘀血,止精溢盛气。
- ②《唐本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及生汁服之。
- ③《本草衍义》:治伤寒汗后虚热,锉研,取生汁饮一合。
- ④《纲目》:润三焦,消五谷,益五脏,除九虫,辟温疫,敷蛇、蝎伤。
- ⑤《安徽药材》:治失眠;洗痔疮。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
-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禁忌
非热病者慎用。
割人藤的药方
- ①治膏淋:葎草捣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顿服,当溺如白汁。(《本草图经》)
- ②治砂石淋:鲜葎草茎四至五两。捣烂,酌加开水擂汁服。(江西《草药手册》)
- ③治新久疟疾:葛葎草一握(去两头,秋冬用于者)、恒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二大盏,浸药,星月下露一宿,五更煎一盏,分二服,以吐痰愈。(《纲目》)
- ④治久痢成疳:葎草干蔓捣筛,量多少,管吹谷道中。(《本草图经》)
- ⑤治痢疾或小便淋沥,尿血等:鲜葎草二至四两。水煎,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 ⑥治瘫,遍体皆疮者:葎草一担。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渍疮。(《独行方》)
- ⑦治乌癞:葛葎草二秤(锉,细淘),益母草一秤(锉,洗淘)。用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漉去滓,盆瓮中浸浴一时辰久方出,用被衣覆之,又再浸浴一时辰久方出,勿令见风,明日复作。如入汤后,举身瘙痒不可忍,令旁人捉手,不令搔动,食顷渐定。后隔三日一浴。其药水经浴两次即弃之。(《圣济总录》葛葎草浴方)
- ⑧治皮肤瘙痒:葎草适量,水煎熏洗。(《江西草药》)
- ⑨治痈毒初起(皮色不变,硬肿不痛):葎草鲜叶一握。以冷开水洗净,和红糖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 ⑩治瘰疬:葎草鲜叶二两,黄酒二两,红糖四两。水煎,分三次饭后服。(《福建民间草药》)
- ⑾治小儿天泡疮:割人藤煎水洗,每日一至二次。忌鱼腥发物。(《江苏药材志》)
- ⑿治蛇、蝎螫伤:葎草鲜叶一握,雄黄一钱。捣烂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 ⒀治痔疮脱肛:鲜葎草三两。煎水熏洗。(《闽东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