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七情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的总称,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七情不会使人发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续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正常的调节和适应能力,或由于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对情志刺激的调节适应能力低下,因而导致或诱发疾病时,七情才成为致病因素,称之为"七情内伤"。
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七情,是脏腑气血阴阳的运动变化在心理上的反映,不同脏腑的气血阴阳运动变化形式不同,故出现的情绪反应也不同。《黄帝内经》把七情与五脏一一相配合,建立了五脏主五志的理论,即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惊和忧也与五脏气机运动密切相关。
七情虽分属五脏,但也不是绝对的。其一,同一内脏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可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如肝气实则表现为怒,肝气虚则表现为恐;心气实则表现为喜,心气虚则表现为悲,等等。其二,所有情志活动实际上都必须通过心才能体现出来,一切情绪反应实质上仍是心神的表现,因此七情最终要归心所主管。
七情对气机的作用是: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忧则气郁。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 直接伤及内脏
七情生于内,故直接伤及内脏。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由于内脏之问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关系,所以七情损伤某一内脏时,其病理反应会波及多个脏腑。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证。同时,由于心为精神活动的最高主宰,故七情所伤都与心有密切关系。从临床来看,七情所伤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
2. 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隶属五脏,七情过用每易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逆乱而表现出不同的病证。
(1)怒则气上
怒伤肝,可致肝气上逆,出现面红目赤、头痛头晕、急躁易怒;若血随气逆,则出现呕血、猝然昏仆等;若肝气横逆,可见脘腹疼痛、呕吐、腹泻等。
(2)喜则气缓
暴喜伤心,可致心气涣散。轻者出现心悸怔忡、少气无力、精神不集中等,重则心神失守,出现神志失常,狂乱等。
(3)悲则气消
悲哀太过伤肺,可致肺失宣降及肺气耗伤。临床可见少气懒言、短气胸闷、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等。
(4)恐则气下
大恐伤肾,可致肾气不固、气陷于下。临床表现为二便失禁、遗精等。
(5)惊则气乱
突然受惊,可致心气紊乱,心神失常。临床可见心悸不安、惊慌失措、目瞪口呆、失眠易惊,甚至出现神志错乱。
(6)思则气结
思虑过度,或长期凝神集思则伤脾,导致脾气郁结,升降失常,纳运不健。临床可见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等。
(7)忧则气聚
忧愁过度,导致气机闭塞不通。临床可见胸闷、心烦、四肢倦怠、面色萎黄、毛发不荣等。
3. 多发情志病证
情志病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并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七情过用导致的疾病,从病证类别而言,多为情志类病证。如郁证、癫、狂、胸痹、真心痛等,大多因异常的情志刺激发病或诱发,且具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其病情也随情志变化而有相应的改变。
4. 影响疾病转归
七情变化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心情开朗,乐观向上,则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于好转痊愈;反之则易于发病,或诱发疾病发作和加重病情。如胸痹、真心痛等,可因七情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病情;恶性肿瘤可因七情刺激致病情迅速恶化。了解七情活动对病情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对把握病情发展变化,采取全面正确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