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佛手柑

佛手柑

佛手片1
1 #

佛手片2
1 #

名称

Finger Citron

佛手柑、佛手香橼、蜜筩柑、蜜罗柑、福寿柑、五指柑、手柑

  1. 佛手
  2. 手柑
  3. 福寿柑
  4. 佛手香橼
  5. 蜜筩柑
  6. 蜜罗柑
  7. 五指柑
  8. 佛手片
  9. 蜜桶柑

佛手柑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 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枝上有短而硬的刺,嫩枝幼时紫红色。叶大,互生;长椭四形或矩圆形,长8~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短、无翼,圆锥花序或为腋生的花束;雄花较多,丛生,直径3~4厘米,萼杯状,先端5裂;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以上;雌花子房上部渐狭,10~13室,花柱有时宿存。柑果卵形或矩圆形,长10~25厘米,顶端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外皮鲜黄色,有乳状突起,无肉瓤与种子。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扛、安徽等地。

性味

辛、苦、酸,温。

性状

①鲜佛手

下部圆形,近柄处略窄,有残留果柄或柄痕。上部分枝,为圆柱形,如手指状,屈伸不一,长短参差,一般长12~16厘米,顶端稍尖或扭曲,外皮橙黄色或绿褐色,有纵横不整的深皱,及稀疏的疣状突起,较平坦的地方可见到细密的窝点,皮厚1.5~4毫米许,内面果肉类白色或黄白色,中心有两条纵行筋络状条纹,直达顶端,质较软而韧,气芳香,味酸苦。

②佛手片

  • ㈠川佛手,片小质厚,不平整,质较坚,易折断,长4~6厘米,宽约3厘米,绿边白肉,稍有黄色花纹,气清香,浓郁。
  • ㈡广佛手,片大质薄,多皱,长6~10厘米,宽3~6厘米,厚1~2毫米,黄边白肉,花纹明显,气味较淡薄。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

佛手柑的效果

功效

本品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主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

经脉

肝经脾经肺经

主治

疏肝理气,和胃,化痰。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

  • 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 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 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 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
  • 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泡茶饮。

注意禁忌

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佛手柑的药方

  • ①治痰气咳嗽:陈佛手二至三钱。水煎饮。(《闽南民间草药》)
  • ②治鼓胀发肿:香橼去瓤四两,人中白三两。共为末,空腹白汤下。(《岭南采药录》)
  • ③治妇女白带:佛手五钱至一两,猪小肠一尺。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 ④治湿痰咳嗽 佛手、姜半夏各6g,砂糖等分。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 ⑤治面寒痛,胃气痛 佛手柑。新瓦焙,为末(黄色)。烧酒送下,每服三钱。(《滇南本草》)
  • ⑥治食欲不振 佛手、枳壳生姜各3g,黄连O.9g。水煎服,每日1剂。
  • ⑦治肝胃气痛 鲜佛手12~15g,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延胡索各6g,水煎服。(⑥~⑦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