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略/下卷
凡病皆标也,而必有其本,本者所以致病之根源也。盖惟人之病也,有一标必有一致标之本。是以医之治也,有一本必有一拔本之方。不获乎致标之本,处方必不能对其症也。不投以对症之方,治病必不能拔其本也。
临症者,欲决群医莫决之疑,则内因外因,致病须审其原;欲中各症必中之的,则正治从治,验方务求其谛。
用辑主症诸方,以列验舌之次。
凡舌见青色而坚敛苍老者,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肝饮主之。
泻火清肝饮方
柴胡(酒炒) 黄芩(酒炒) 山栀(酒炒各一钱) 生地(酒浸三钱) 当归(酒洗二钱) 生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两经实邪,以致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主之。
滋水生肝饮方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五味(一钱) 归身(钱半)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白术(二钱半)
上方主治小便淋漓不利,妇女月经不调,两胁胀闷,少腹作痛,寒热往来,胸乳作痛,左关弦洪,右关弦数,此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为患也。用六味双对减半分两,加柴胡、白术、甘草、当归、五味,合逍遥而去白芍、加五味者,合都气意也,以生肝。故去白芍而留白术、甘草,以补脾。补脾者,生金以制木也。
以制为生,天地自然之理也。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胆腑阴虚火郁者,用逍遥散加生地、薄荷主之。
逍遥散加生地薄荷方
柴胡(酒炒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归身(酒洗一钱半) 白术(一钱半)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生地(二钱) 薄荷(五分)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肝脏血虚火旺者,逍遥散加丹皮、山栀主之。
逍遥散加丹皮山栀方
柴胡(一钱) 白芍(二钱) 当归(三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钱半) 甘草(一钱) 丹皮(一钱半) 山栀(一钱半)
按 ∶上原方主治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两目赤痛,连及太阳。(以上各症,皆肝火上冲也)及六经感症,凡见阳脉者,悉宜 此方治之。妇女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等症。(以上各症,皆肝火下流也)俱宜此方加减。易曰∶"风以散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而润滑,属胆腑气怯,十味温胆汤去枳实主之。
十味温胆汤去枳实方
陈皮(二钱去白) 半夏(二钱姜制) 茯苓(一钱半) 枣仁(钱半炒研)远志(五分去心) 人参(五分) 熟地(二钱) 竹茹(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一钱) 大枣(三枚) 酒煎
按∶上方主治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怖,或自汗虚烦,口苦呕涎,痰盛不眠,及梦遗惊惕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滑润,属肝脏气虚者,当归建中汤去胶饴主之。
当归建中汤去胶饴方
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肉桂(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脏气虚,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白芍之酸、甘草之甘、此系甲己化土也。肉桂补肝之子、益土之母,所以培生化之原也。凡脾味不和,饮食不进,其外见症,两胁寒痛,大便泄利,少腹坠痛,并宜此方治之。再按,此小建中汤原方主治也。千金方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小腹拘急,今恐甜多入脾,而去胶饴。则当归建中,尤与肝脏气虚切合矣。
凡舌见青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肝胆气血两虚也,七味饮倍肉桂主之。
七味饮倍肉桂方
熟地(八钱) 山药(四钱) 净萸肉(四钱) 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泽泻(二钱) 肉桂(二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气虚,筋无所养,变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脚软懒行,及伤寒服凉药过多,木中无火,手足牵引,肝经血虚,以致火燥筋挛,变为结核瘰 等症。经曰∶"辛以润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肝胆木气虚寒也,养荣汤倍肉桂主之。
养荣汤倍肉桂方
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远志(一钱) 五味(钱半) 肉桂(一钱)熟地(四钱) 陈皮(一钱半) 白术(三钱米泔水浸蒸) 黄 (三钱蜜炙无参倍用) 人参(多少随宜) 茯苓(一钱半) 炙草(一钱半) 煨姜(一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凡属大虚症,勿论其脉与症,但服此方,诸症悉退,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但十全大补只分气血,此则五脏皆补,无虚不到,虚而寒甚者,当加附子以治之;三阴虚更妙。后凡用本方加减者,主治并同。
凡舌见黄色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黄散主之。
泻黄散方
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两) 微炒为末甜酒调服。
按∶上方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者。
凡舌见黄色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黄散主之。
益黄散方
陈皮(一两) 青皮(五钱) 诃子(五钱泡去皮) 丁香(二钱) 白术(二两) 甘草(炙五钱)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寒,寒水反来侮土,而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等症。炒磨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胃腑阴亏火旺者,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主之。
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方
熟地(八钱) 枸杞(六钱) 山药(四钱) 萸肉(四钱) 甘草(二钱)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花粉(一钱火不甚者去之)
按∶上方主治肾水干枯,虚火上蒸,脾胃阴土受亏,以致饮食不进,大便燥结,甚至三阳癃闭,将成噎隔,及早服此,无不愈也。伤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饮,此必服发散寒凉、攻伐之药过多也。原方加归、芍救之,燥症更妙。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脾脏血虚,火盛者归脾汤去木香,加白芍、丹皮、山栀主之。
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山栀方
枣仁(一钱炒研) 茯神(一钱去木) 远志(一钱去心) 归身(一钱) 人参(一钱半) 炙 (三钱无参倍之) 白术(二钱半米泔净蒸) 尤圆(七枚去壳) 甘草(一钱炙) 白芍(二钱) 丹皮(钱半) 山栀(钱半炒黑)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思虑伤心脾,郁怒伤肝,以致三经血少而燥。渐至心口有块如拳,或左肋下有块如手掌,或右肋下有块如镰刀,且时作痛,及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等症。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在男子则隐曲不利,在女子则月事不来,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不治,正此症也。
凡舌见黄色而滑润,属胃气虚弱者,七味白术散加半夏主之。
七味白术散加半夏方
干葛(二钱) 木香(五分) 藿香(一钱) 人参(钱半) 白术(二钱半) 茯苓(钱半) 甘草(一钱炙) 半夏(一钱半) 大枣(三枚) 煨姜(一钱)
按∶上方主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渴。如去干葛、木香、藿香,加陈皮,则治脾胃气虚,饮食不进,致成痰癖,不能咳唾。或胃气虚寒,动成呕恶。凡虚及诸病后,皆可以此调之。
凡舌见黄色而滑润,属脾气亏损者,五味异功散加白芍主之。
五味异功散加白芍方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钱) 炙草(一钱)白术(一钱酒炒)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去核)
按∶上方主治脾胃不和,饮食不进,泄利虚饱。
凡舌见黄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脾胃气血两虚也,参 八珍汤主之。
参八珍汤方
人参(钱半) 茯苓(钱半) 炙草(钱半) 白术(二钱半米泔洗蒸土炒)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酒炒) 熟地(四钱) 煨姜(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心脾肺胃气血俱虚,以致恶寒发热,嘈杂健忘,怔忡不寐,懈怠不卧,四肢酸倦等症。
凡舌见黄色滑润,而形质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气虚寒也,姜桂养荣汤主之。
姜桂养荣汤方
白芍(三钱酒炒) 远志(一钱去心) 当归(二钱酒洗) 五味(钱半) 熟地(四钱) 肉桂(一钱) 白术(三钱) 陈皮(钱半) 人参(多少随宜) 黄 (五钱蜜炙) 茯苓(钱半) 炙草(钱半) 炮姜(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已悉肝胆病本方条下。凡舌见红色而坚敛苍老者,心与小肠邪气盛也,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川连(一钱) 黄芩(一钱) 生地(三钱) 山栀(钱半) 丹皮(钱半) 木通(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心火炽炎,口苦舌疮,小肠郁结,不能通利等症。
凡舌见赤色而浮胖娇嫩者,心与小肠精气虚也,养心汤主之。
养心汤方
茯神(二钱) 远志(五分) 枣仁(五分炒研) 柏子仁(五分去油) 五味(五分)人参(五分) 黄 (二钱炙)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半夏(二钱) 肉桂(五分) 甘草(五分)
按∶上方主治心虚血少,神气不宁,怔忡惊悸等症。
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属小肠阴虚火旺者,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主之。
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方
熟地(四两)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枣仁(一钱) 白芍(二钱) 山栀(钱半) 当归(二钱) 生地(三钱)
木通(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肝火上炎,以致吞酸吐酸,胁痛头眩,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水短赤等症。盖取地黄丸之探原而不隔于中;取生地黄汤之降火而不犯于下,真从来所未及也。
凡舌见赤色而干燥,属心脏血虚火盛者,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主之。
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方
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 枣仁(一钱) 当归(钱半) 煨姜(一钱) 人参(一钱) 黄 (二钱半) 冬术(钱半) 龙圆(五枚去壳) 丹皮(钱半) 麦冬(一钱)甘草(一钱) 大枣(五个)
按∶上原方主治心衰火盛,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败,外兼咳嗽吐痰,寒热往来,盗汗等症,悉以此方治之。凡见脾胃衰弱,饮食少思,大便泄泻,总属心气不旺所致,此补本法也。凡各种虚症,补中益气汤所不效者,投以此方,加五味、白芍以 敛其心气,奏效更神也。又按补中阳药也,归脾阴药也。凡因饥饱劳役,伤其脾而气虚者,宜用补中,补中者,补中以益其气也;因思虑郁结,伤其脾而血虚者,宜 用归脾,归脾者,嘘血以归于脾也。至于心力俱劳,而气血俱伤者,则补中归脾,单服固非对症,合用又不成方,惟有养荣一方,可合补中归脾两症而统治之,不致 拈一放一耳。
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小肠阳气虚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主之。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方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 当归(二钱)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钱半) 炙草(一钱) 黄 (二钱半炙) 山栀(一钱) 川乌(一钱)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原方主治凡六经内伤外感。
内伤外感者,言由内伤以致外感也。盖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东垣故立此方以补伤寒书之所未及,非补虚方也。今感症家多不敢用,而以为调理补虚服食之药则谬矣。调理补虚及通其意而转用者耳。
及暑月劳倦发热,暑则气耗,劳则气伤。发热而在于暑月,且因劳倦,自非甘温不能。彼肆用藿香、滑石等,为暑月发热必需之剂,只在不明此义耳。
或汗出不止,卫外之阳虚,则腠理不固矣。
俱用本方加白芍一钱(须再加五味,乃合肺主皮毛之义)。
痢疾腹痛已除,泻犹未已,是胃气下陷也。必尚兼后重,第圊后随减耳,加酒炒白芍三钱。
疟疾发久,形体 羸,无论六经,皆当加半夏一钱(合六君也)。
即有外感,不过加黄芩一钱(则合小柴胡矣)。
凡妇女胎前气虚,以致胎动不安,小产崩漏,皆因气虚不能升举故也。
或产后血虚发热。凡血虚发热者,其舌必干;气虚发热者,其舌必滑。然既在产后,则不但血虚,即其气未有不虚者。盖当其临盆之际,为产妇者,若非全副精神、浑身力气,努力责以推送之,则胞胎如何下地?
迨 至胞胎下地,则所去之血固多,之后能不伤其气乎?况血虚则气无所附,宁不与之俱虚乎?兹以产后发热,专责血虚,殊有漏义。而症乃列于本方之下 是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阳旺阴生,其意固自包举也。第不明言其意,则产后之血虚,人习闻之;而产后之气虚,人皆忽之,故特表而出之。
俱加酒炒白芍二钱(气味酸寒,恐伐生气,故用酒炒)。
此方凡属中宫虚损,病后调摄,无不相宜。倪氏曰∶"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治先补土,此方主之";。
然内伤脾胃,须有分别。如饥饱劳役,饮食生冷,内伤脾胃而病者,自当主以此方。若由思虑郁怒,七情内伤,而脾胃先病者,则于本方尚隔一膜,不若归脾为的当也。
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心脏阳虚气弱者,济生归脾汤加丹皮、肉桂主之。
嘘血归脾汤加丹皮肉桂方
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去心) 枣仁(一钱炒研) 当归(钱半)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土炒) 木香(五分) 炙草(一钱) 丹皮(一钱) 肉桂(五分) 龙圆(五枚去壳) 大枣(三枚) 煨姜(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已见本脏血虚条下。
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气血两虚也,枣仁养荣汤主之。
枣仁养荣汤方
枣仁(一钱炒研) 远志(一钱去心) 白芍(钱半酒炒) 归身(一钱) 五味(八分) 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白术(钱半土炒)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茯神(一钱) 炙草(一钱) 煨姜(一钱) 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详前本方。
凡舌见赤色滑润,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火气大亏也,附子养荣汤主之。
附子养荣汤方
附子(一钱制) 白芍(钱半) 远志(五分去心) 归身(一钱) 五味(八分)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茯神(一钱) 甘草(一钱炙) 煨姜(一钱) 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而其分两,则独轻于各脏腑,而只与肺同者,盖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肝肾位远,宜制大其服也。
凡舌见白色而坚敛苍老者,肺与大肠邪气盛也,泻白散主之。
泻白散方
桑白皮(二钱蜜炙) 地骨皮(二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凡属肺热咳嗽,皆当加减用之。嗽加桔梗、百合,痰加贝母,如面赤咳嗽属心火刑金者,加人参、茯苓、青皮、陈皮、五味、麦冬、知母,为人参平肺散,以泻金中之贼邪。如咳嗽而鼻塞身重者,风寒伤肺也,参苏饮或金沸草散以散之。
凡舌见白色而浮胖娇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也,补肺汤主之。
补肺汤方
人参(一钱) 黄 (一钱炙) 五味(一钱) 熟地(二钱)紫菀(一钱) 桑皮(一钱蜜炙) 水煎入蜜少许和服。
按∶上方主治肺金气虚,不能生水,以致水不制火,虚阳上炎而生咳嗽等症。
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大肠血虚火盛者,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主之。
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方
熟地(四钱或八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枸杞(四钱)归身(三钱) 生地(三钱) 苁蓉(三钱酒洗)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大肠无血、大便燥结,其应甚捷。
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肺脏火旺者,生金滋水饮加柴胡、黄芩主之。
生金滋水饮加柴芩方
熟地(四钱) 白芍(二钱) 当归(二钱) 丹皮(钱半) 麦冬(钱半糯米拌炒) 人参(一钱半) 白术(二钱半土炒) 甘草(一钱炙) 柴胡(一钱) 黄芩(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凡伤寒热退后,有难补之阴,有易动之阳,皆当养之。此以其见症,或汗后烦燥未除,口干微热,大便艰涩,小水短赤即是。又有一种少阳阳明症,手足肿痛,系火燥生风,风淫末疾,不必俟其汗后,当即以本方加柴、芩与之,无不效也。
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大肠阳虚气汤者,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主之,补中益气汤见前。
固肠散方
陈米(二两炒熟) 木香(一钱) 肉果(二钱生用) 粟壳(二钱密炙) 干姜(二钱半炒) 炙草(一钱半)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弱,内寒注泄,水谷不分,下痢脓血,赤少白多,胀满腹痛连心,食少力乏等症。
炒磨为末,每服二三钱,煎补中送下,切忌酒肉鱼腥油面生冷。
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肺阳虚气弱者,补中益气合参附汤主之。
补中益气合参附汤方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酒炒)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归身(钱半)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炙) 附子(钱半制)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肺脾气虚下陷而土冷金寒者,其原治见前本方。
凡舌见白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肺与大肠气血两虚也,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主之。
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方
川芎(一钱) 归身(二钱) 白芍(三钱酒炒) 熟地(四钱)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茯苓(钱半) 炮姜(一钱) 炙草(钱半)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已见前参 八珍汤条下。凡舌见白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寒也,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主之。
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方
白芍(钱半酒炒) 远志(五分去心) 归身(一钱酒洗) 五味(八分) 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炙草(一钱) 炮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
凡舌见黑色而坚敛苍老者,肾与膀胱邪气盛也,清肝饮主之。
清肝饮方
熟地(八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柴胡(一钱) 枣仁(一钱) 归身(钱半) 白芍(钱半)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见前心与小肠病所列滋水清肝饮方下。
凡舌见黑色而浮胖娇嫩者,肾与膀胱精气虚也,补元煎主之。
补元煎方
熟地(六钱) 枸杞(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杜仲(二钱)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按∶上方主治,男妇气血俱虚,精神失守,危剧等症。虚甚倍加 、术,寒者重加姜、附。
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膀胱阴虚火盛者,六味饮合滋肾丸主之。
六味饮合滋肾丸方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丹皮(钱半) 黄柏(二钱) 知母(二钱) 肉桂(五分)
按∶上方主治,凡小便不利,而茎中痛连小腹者,系火逼膀胱所致也。痛止便利,即止勿服。
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肾阴虚火旺者,六味饮合生脉散主之。
六味饮合生脉散方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泽泻(钱半) 五味(钱半) 人参(钱半) 麦冬(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变为朝热咳嗽,消渴虚劳,及水沸为痰等症。易曰∶"雨以润之";。
此方是也。
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膀胱阴盛火衰者,金匮肾气丸主之。
金匮肾气丸方
牛膝(一两) 车前子(一两) 附子(五钱) 肉桂(一两) 熟地(九两酒拌)山药(一两) 萸肉(一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丹皮(一两) 炼蜜为丸
按∶本方主治脾肾虚寒,腰重脚肿,湿饮留积,小便不利(此则茎中痛而不连少腹者,乃寒逼膀胱而气不能化也);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气喘痰盛;或已成水症,其效如神。
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右肾阳虚火亏者,八味地黄丸主之。
八味地黄丸方
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按∶上方主治命门火衰,元阳虚惫,变为泄泻,腹胀阳痿,精寒不育,两膝 疼,腰软无力,两目昏花,不能远视,悉以此方治之。易曰∶"日以 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黑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肾与膀胱阴阳俱虚也,枸杞养荣汤主之。继用十补丸。
枸杞养荣汤方
枸杞(四钱) 远志(一钱) 归身(二钱) 五味(钱半) 白芍(三钱)熟地(六钱) 人参(钱半) 白术(三钱) 炙草(钱半) 茯苓(钱半) 肉桂(五分) 陈皮(钱半)
炙(三钱无参倍用) 煨姜(钱半) 大枣(五枚)
十补丸方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制) 肉桂(一两) 鹿茸(二两无则鹿胶代之) 五味(一两) 蜜丸
按∶上方主治,肾脏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等症。
凡舌见黑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肾与膀胱元气大惫也,附子养荣汤主之。继用右归丸。
附子养荣汤方
附子(钱半) 远志(一钱) 白芍(三钱酒炒) 归身(二钱) 五味(钱半)熟地(六钱) 肉桂(五分) 茯苓(钱半) 人参(钱半或二三钱) 炙 (五钱无参倍用) 白术(三钱)陈皮(钱半) 炙草(钱半) 煨姜(二钱) 大枣(五枚)
上将熟地枣肉捣烂,其余炒磨为末,加蜜为丸,即予家所制万应一粒丹者是也。凡中风伤寒,痘疹胎产,及血症喉痹等症,势在危急,刻不可缓者,每用一粒,滚汤研化,不时灌服,其势自定。继予两粒三粒,其病自退。如调治久病,则作细丸,每服五钱,早晚两时,空心米饮送下。
按 ∶上方主治劳役过度,饥饱失时,思虑太甚,郁结尤多,以致脾肺气虚,荣血不足,畏寒发热,食少无味,四肢无力,懒动怠惰,嗜卧身倦,饥瘦色枯,气短惊悸, 怔忡健忘少寐;或中风卒倒,张口直视,手撒遗尿,或伤寒重剧,谵妄昏沉,撮空见鬼;或身振脉摇;或筋惕肉润;或吐血、衄血、便血不止;或自汗、盗汗、头汗 不收;或呕吐泄泻;或水肿腹胀;或眩晕呃逆;或痰涌喘急;或筋骨疼痛;或手足痿痹;或心腹腰背肋胁诸痛难当;或九窍不利;或疟痢疾疾,诸药不效;或脱肛痔 漏,积久不痊;或夜热咳嗽;或梦遗白浊;或妇女经闭、血淋崩中带下,胎前产后;或幼稚急惊慢脾,疳积吐泻,麻疹痘疮;或发背痈疽,不能起发收功;或瘰 流注,不能消散溃敛,种种杂症。不拘新久,但看其面色 白痿黄,病势日轻夜重,而其舌胖嫩滑润者,勿论其脉症,投以此方,无不立应。更有其舌由白而黄,由黄而黑,甚至焦干燥裂,而其舌头浮大而胖壮者,属寒凉太 过,五脏虚冷也,亦必此方救之。余家救活各科危症,夙号专门,三吴远近,两浙东西,活人无算,而起死回生之力,此方十居六七。盖其用之广而效之神,诚有不 能殚述者,姑陈其略,以为重生者告。
右归丸方
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熟地(八两) 枸杞(四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杜仲(三两) 归身(三两) 菟丝(三两) 鹿胶(三两) 蜜丸
按∶上方主治,凡命门空虚等症,八味丸治之,不愈者,此方神效。见症已详八味丸下
凡病皆标也,而必有其本,本者所以致病之根源也。盖惟人之病也,有一标必有一致标之本。是以医之治也,有一本必有一拔本之方。不获乎致标之本,处方必不能对其症也。不投以对症之方,治病必不能拔其本也。
临症者,欲决群医莫决之疑,则内因外因,致病须审其原;欲中各症必中之的,则正治从治,验方务求其谛。
用辑主症诸方,以列验舌之次。
凡舌见青色而坚敛苍老者,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肝饮主之。
泻火清肝饮方
柴胡(酒炒) 黄芩(酒炒) 山栀(酒炒各一钱) 生地(酒浸三钱) 当归(酒洗二钱) 生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两经实邪,以致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主之。
滋水生肝饮方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五味(一钱) 归身(钱半)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白术(二钱半)
上方主治小便淋漓不利,妇女月经不调,两胁胀闷,少腹作痛,寒热往来,胸乳作痛,左关弦洪,右关弦数,此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为患也。用六味双对减半分两,加柴胡、白术、甘草、当归、五味,合逍遥而去白芍、加五味者,合都气意也,以生肝。故去白芍而留白术、甘草,以补脾。补脾者,生金以制木也。
以制为生,天地自然之理也。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胆腑阴虚火郁者,用逍遥散加生地、薄荷主之。
逍遥散加生地薄荷方
柴胡(酒炒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归身(酒洗一钱半) 白术(一钱半)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生地(二钱) 薄荷(五分)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肝脏血虚火旺者,逍遥散加丹皮、山栀主之。
逍遥散加丹皮山栀方
柴胡(一钱) 白芍(二钱) 当归(三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钱半) 甘草(一钱) 丹皮(一钱半) 山栀(一钱半)
按 ∶上原方主治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两目赤痛,连及太阳。(以上各症,皆肝火上冲也)及六经感症,凡见阳脉者,悉宜 此方治之。妇女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等症。(以上各症,皆肝火下流也)俱宜此方加减。易曰∶"风以散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而润滑,属胆腑气怯,十味温胆汤去枳实主之。
十味温胆汤去枳实方
陈皮(二钱去白) 半夏(二钱姜制) 茯苓(一钱半) 枣仁(钱半炒研)远志(五分去心) 人参(五分) 熟地(二钱) 竹茹(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一钱) 大枣(三枚) 酒煎
按∶上方主治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怖,或自汗虚烦,口苦呕涎,痰盛不眠,及梦遗惊惕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滑润,属肝脏气虚者,当归建中汤去胶饴主之。
当归建中汤去胶饴方
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肉桂(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脏气虚,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白芍之酸、甘草之甘、此系甲己化土也。肉桂补肝之子、益土之母,所以培生化之原也。凡脾味不和,饮食不进,其外见症,两胁寒痛,大便泄利,少腹坠痛,并宜此方治之。再按,此小建中汤原方主治也。千金方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小腹拘急,今恐甜多入脾,而去胶饴。则当归建中,尤与肝脏气虚切合矣。
凡舌见青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肝胆气血两虚也,七味饮倍肉桂主之。
七味饮倍肉桂方
熟地(八钱) 山药(四钱) 净萸肉(四钱) 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泽泻(二钱) 肉桂(二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气虚,筋无所养,变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脚软懒行,及伤寒服凉药过多,木中无火,手足牵引,肝经血虚,以致火燥筋挛,变为结核瘰 等症。经曰∶"辛以润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肝胆木气虚寒也,养荣汤倍肉桂主之。
养荣汤倍肉桂方
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远志(一钱) 五味(钱半) 肉桂(一钱)熟地(四钱) 陈皮(一钱半) 白术(三钱米泔水浸蒸) 黄 (三钱蜜炙无参倍用) 人参(多少随宜) 茯苓(一钱半) 炙草(一钱半) 煨姜(一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凡属大虚症,勿论其脉与症,但服此方,诸症悉退,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但十全大补只分气血,此则五脏皆补,无虚不到,虚而寒甚者,当加附子以治之;三阴虚更妙。后凡用本方加减者,主治并同。
凡舌见黄色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黄散主之。
泻黄散方
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两) 微炒为末甜酒调服。
按∶上方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者。
凡舌见黄色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黄散主之。
益黄散方
陈皮(一两) 青皮(五钱) 诃子(五钱泡去皮) 丁香(二钱) 白术(二两) 甘草(炙五钱)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寒,寒水反来侮土,而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等症。炒磨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胃腑阴亏火旺者,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主之。
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方
熟地(八钱) 枸杞(六钱) 山药(四钱) 萸肉(四钱) 甘草(二钱)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花粉(一钱火不甚者去之)
按∶上方主治肾水干枯,虚火上蒸,脾胃阴土受亏,以致饮食不进,大便燥结,甚至三阳癃闭,将成噎隔,及早服此,无不愈也。伤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饮,此必服发散寒凉、攻伐之药过多也。原方加归、芍救之,燥症更妙。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脾脏血虚,火盛者归脾汤去木香,加白芍、丹皮、山栀主之。
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山栀方
枣仁(一钱炒研) 茯神(一钱去木) 远志(一钱去心) 归身(一钱) 人参(一钱半) 炙 (三钱无参倍之) 白术(二钱半米泔净蒸) 尤圆(七枚去壳) 甘草(一钱炙) 白芍(二钱) 丹皮(钱半) 山栀(钱半炒黑)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思虑伤心脾,郁怒伤肝,以致三经血少而燥。渐至心口有块如拳,或左肋下有块如手掌,或右肋下有块如镰刀,且时作痛,及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等症。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在男子则隐曲不利,在女子则月事不来,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不治,正此症也。
凡舌见黄色而滑润,属胃气虚弱者,七味白术散加半夏主之。
七味白术散加半夏方
干葛(二钱) 木香(五分) 藿香(一钱) 人参(钱半) 白术(二钱半) 茯苓(钱半) 甘草(一钱炙) 半夏(一钱半) 大枣(三枚) 煨姜(一钱)
按∶上方主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渴。如去干葛、木香、藿香,加陈皮,则治脾胃气虚,饮食不进,致成痰癖,不能咳唾。或胃气虚寒,动成呕恶。凡虚及诸病后,皆可以此调之。
凡舌见黄色而滑润,属脾气亏损者,五味异功散加白芍主之。
五味异功散加白芍方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钱) 炙草(一钱)白术(一钱酒炒)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去核)
按∶上方主治脾胃不和,饮食不进,泄利虚饱。
凡舌见黄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脾胃气血两虚也,参 八珍汤主之。
参八珍汤方
人参(钱半) 茯苓(钱半) 炙草(钱半) 白术(二钱半米泔洗蒸土炒)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酒炒) 熟地(四钱) 煨姜(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心脾肺胃气血俱虚,以致恶寒发热,嘈杂健忘,怔忡不寐,懈怠不卧,四肢酸倦等症。
凡舌见黄色滑润,而形质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气虚寒也,姜桂养荣汤主之。
姜桂养荣汤方
白芍(三钱酒炒) 远志(一钱去心) 当归(二钱酒洗) 五味(钱半) 熟地(四钱) 肉桂(一钱) 白术(三钱) 陈皮(钱半) 人参(多少随宜) 黄 (五钱蜜炙) 茯苓(钱半) 炙草(钱半) 炮姜(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已悉肝胆病本方条下。凡舌见红色而坚敛苍老者,心与小肠邪气盛也,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川连(一钱) 黄芩(一钱) 生地(三钱) 山栀(钱半) 丹皮(钱半) 木通(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心火炽炎,口苦舌疮,小肠郁结,不能通利等症。
凡舌见赤色而浮胖娇嫩者,心与小肠精气虚也,养心汤主之。
养心汤方
茯神(二钱) 远志(五分) 枣仁(五分炒研) 柏子仁(五分去油) 五味(五分)人参(五分) 黄 (二钱炙)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半夏(二钱) 肉桂(五分) 甘草(五分)
按∶上方主治心虚血少,神气不宁,怔忡惊悸等症。
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属小肠阴虚火旺者,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主之。
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方
熟地(四两)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枣仁(一钱) 白芍(二钱) 山栀(钱半) 当归(二钱) 生地(三钱)
木通(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肝火上炎,以致吞酸吐酸,胁痛头眩,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水短赤等症。盖取地黄丸之探原而不隔于中;取生地黄汤之降火而不犯于下,真从来所未及也。
凡舌见赤色而干燥,属心脏血虚火盛者,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主之。
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方
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 枣仁(一钱) 当归(钱半) 煨姜(一钱) 人参(一钱) 黄 (二钱半) 冬术(钱半) 龙圆(五枚去壳) 丹皮(钱半) 麦冬(一钱)甘草(一钱) 大枣(五个)
按∶上原方主治心衰火盛,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败,外兼咳嗽吐痰,寒热往来,盗汗等症,悉以此方治之。凡见脾胃衰弱,饮食少思,大便泄泻,总属心气不旺所致,此补本法也。凡各种虚症,补中益气汤所不效者,投以此方,加五味、白芍以 敛其心气,奏效更神也。又按补中阳药也,归脾阴药也。凡因饥饱劳役,伤其脾而气虚者,宜用补中,补中者,补中以益其气也;因思虑郁结,伤其脾而血虚者,宜 用归脾,归脾者,嘘血以归于脾也。至于心力俱劳,而气血俱伤者,则补中归脾,单服固非对症,合用又不成方,惟有养荣一方,可合补中归脾两症而统治之,不致 拈一放一耳。
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小肠阳气虚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主之。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方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 当归(二钱)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钱半) 炙草(一钱) 黄 (二钱半炙) 山栀(一钱) 川乌(一钱)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原方主治凡六经内伤外感。
内伤外感者,言由内伤以致外感也。盖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东垣故立此方以补伤寒书之所未及,非补虚方也。今感症家多不敢用,而以为调理补虚服食之药则谬矣。调理补虚及通其意而转用者耳。
及暑月劳倦发热,暑则气耗,劳则气伤。发热而在于暑月,且因劳倦,自非甘温不能。彼肆用藿香、滑石等,为暑月发热必需之剂,只在不明此义耳。
或汗出不止,卫外之阳虚,则腠理不固矣。
俱用本方加白芍一钱(须再加五味,乃合肺主皮毛之义)。
痢疾腹痛已除,泻犹未已,是胃气下陷也。必尚兼后重,第圊后随减耳,加酒炒白芍三钱。
疟疾发久,形体 羸,无论六经,皆当加半夏一钱(合六君也)。
即有外感,不过加黄芩一钱(则合小柴胡矣)。
凡妇女胎前气虚,以致胎动不安,小产崩漏,皆因气虚不能升举故也。
或产后血虚发热。凡血虚发热者,其舌必干;气虚发热者,其舌必滑。然既在产后,则不但血虚,即其气未有不虚者。盖当其临盆之际,为产妇者,若非全副精神、浑身力气,努力责以推送之,则胞胎如何下地?
迨 至胞胎下地,则所去之血固多,之后能不伤其气乎?况血虚则气无所附,宁不与之俱虚乎?兹以产后发热,专责血虚,殊有漏义。而症乃列于本方之下 是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阳旺阴生,其意固自包举也。第不明言其意,则产后之血虚,人习闻之;而产后之气虚,人皆忽之,故特表而出之。
俱加酒炒白芍二钱(气味酸寒,恐伐生气,故用酒炒)。
此方凡属中宫虚损,病后调摄,无不相宜。倪氏曰∶"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治先补土,此方主之";。
然内伤脾胃,须有分别。如饥饱劳役,饮食生冷,内伤脾胃而病者,自当主以此方。若由思虑郁怒,七情内伤,而脾胃先病者,则于本方尚隔一膜,不若归脾为的当也。
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心脏阳虚气弱者,济生归脾汤加丹皮、肉桂主之。
嘘血归脾汤加丹皮肉桂方
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去心) 枣仁(一钱炒研) 当归(钱半)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土炒) 木香(五分) 炙草(一钱) 丹皮(一钱) 肉桂(五分) 龙圆(五枚去壳) 大枣(三枚) 煨姜(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已见本脏血虚条下。
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气血两虚也,枣仁养荣汤主之。
枣仁养荣汤方
枣仁(一钱炒研) 远志(一钱去心) 白芍(钱半酒炒) 归身(一钱) 五味(八分) 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白术(钱半土炒)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茯神(一钱) 炙草(一钱) 煨姜(一钱) 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详前本方。
凡舌见赤色滑润,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火气大亏也,附子养荣汤主之。
附子养荣汤方
附子(一钱制) 白芍(钱半) 远志(五分去心) 归身(一钱) 五味(八分)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茯神(一钱) 甘草(一钱炙) 煨姜(一钱) 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而其分两,则独轻于各脏腑,而只与肺同者,盖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肝肾位远,宜制大其服也。
凡舌见白色而坚敛苍老者,肺与大肠邪气盛也,泻白散主之。
泻白散方
桑白皮(二钱蜜炙) 地骨皮(二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凡属肺热咳嗽,皆当加减用之。嗽加桔梗、百合,痰加贝母,如面赤咳嗽属心火刑金者,加人参、茯苓、青皮、陈皮、五味、麦冬、知母,为人参平肺散,以泻金中之贼邪。如咳嗽而鼻塞身重者,风寒伤肺也,参苏饮或金沸草散以散之。
凡舌见白色而浮胖娇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也,补肺汤主之。
补肺汤方
人参(一钱) 黄 (一钱炙) 五味(一钱) 熟地(二钱)紫菀(一钱) 桑皮(一钱蜜炙) 水煎入蜜少许和服。
按∶上方主治肺金气虚,不能生水,以致水不制火,虚阳上炎而生咳嗽等症。
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大肠血虚火盛者,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主之。
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方
熟地(四钱或八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枸杞(四钱)归身(三钱) 生地(三钱) 苁蓉(三钱酒洗)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大肠无血、大便燥结,其应甚捷。
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肺脏火旺者,生金滋水饮加柴胡、黄芩主之。
生金滋水饮加柴芩方
熟地(四钱) 白芍(二钱) 当归(二钱) 丹皮(钱半) 麦冬(钱半糯米拌炒) 人参(一钱半) 白术(二钱半土炒) 甘草(一钱炙) 柴胡(一钱) 黄芩(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凡伤寒热退后,有难补之阴,有易动之阳,皆当养之。此以其见症,或汗后烦燥未除,口干微热,大便艰涩,小水短赤即是。又有一种少阳阳明症,手足肿痛,系火燥生风,风淫末疾,不必俟其汗后,当即以本方加柴、芩与之,无不效也。
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大肠阳虚气汤者,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主之,补中益气汤见前。
固肠散方
陈米(二两炒熟) 木香(一钱) 肉果(二钱生用) 粟壳(二钱密炙) 干姜(二钱半炒) 炙草(一钱半)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弱,内寒注泄,水谷不分,下痢脓血,赤少白多,胀满腹痛连心,食少力乏等症。
炒磨为末,每服二三钱,煎补中送下,切忌酒肉鱼腥油面生冷。
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肺阳虚气弱者,补中益气合参附汤主之。
补中益气合参附汤方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酒炒)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归身(钱半)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炙) 附子(钱半制)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肺脾气虚下陷而土冷金寒者,其原治见前本方。
凡舌见白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肺与大肠气血两虚也,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主之。
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方
川芎(一钱) 归身(二钱) 白芍(三钱酒炒) 熟地(四钱)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茯苓(钱半) 炮姜(一钱) 炙草(钱半)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已见前参 八珍汤条下。凡舌见白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寒也,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主之。
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方
白芍(钱半酒炒) 远志(五分去心) 归身(一钱酒洗) 五味(八分) 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炙草(一钱) 炮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
凡舌见黑色而坚敛苍老者,肾与膀胱邪气盛也,清肝饮主之。
清肝饮方
熟地(八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柴胡(一钱) 枣仁(一钱) 归身(钱半) 白芍(钱半)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见前心与小肠病所列滋水清肝饮方下。
凡舌见黑色而浮胖娇嫩者,肾与膀胱精气虚也,补元煎主之。
补元煎方
熟地(六钱) 枸杞(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杜仲(二钱)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按∶上方主治,男妇气血俱虚,精神失守,危剧等症。虚甚倍加 、术,寒者重加姜、附。
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膀胱阴虚火盛者,六味饮合滋肾丸主之。
六味饮合滋肾丸方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丹皮(钱半) 黄柏(二钱) 知母(二钱) 肉桂(五分)
按∶上方主治,凡小便不利,而茎中痛连小腹者,系火逼膀胱所致也。痛止便利,即止勿服。
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肾阴虚火旺者,六味饮合生脉散主之。
六味饮合生脉散方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泽泻(钱半) 五味(钱半) 人参(钱半) 麦冬(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变为朝热咳嗽,消渴虚劳,及水沸为痰等症。易曰∶"雨以润之";。
此方是也。
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膀胱阴盛火衰者,金匮肾气丸主之。
金匮肾气丸方
牛膝(一两) 车前子(一两) 附子(五钱) 肉桂(一两) 熟地(九两酒拌)山药(一两) 萸肉(一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丹皮(一两) 炼蜜为丸
按∶本方主治脾肾虚寒,腰重脚肿,湿饮留积,小便不利(此则茎中痛而不连少腹者,乃寒逼膀胱而气不能化也);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气喘痰盛;或已成水症,其效如神。
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右肾阳虚火亏者,八味地黄丸主之。
八味地黄丸方
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按∶上方主治命门火衰,元阳虚惫,变为泄泻,腹胀阳痿,精寒不育,两膝 疼,腰软无力,两目昏花,不能远视,悉以此方治之。易曰∶"日以 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黑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肾与膀胱阴阳俱虚也,枸杞养荣汤主之。继用十补丸。
枸杞养荣汤方
枸杞(四钱) 远志(一钱) 归身(二钱) 五味(钱半) 白芍(三钱)熟地(六钱) 人参(钱半) 白术(三钱) 炙草(钱半) 茯苓(钱半) 肉桂(五分) 陈皮(钱半)
炙(三钱无参倍用) 煨姜(钱半) 大枣(五枚)
十补丸方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制) 肉桂(一两) 鹿茸(二两无则鹿胶代之) 五味(一两) 蜜丸
按∶上方主治,肾脏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等症。
凡舌见黑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肾与膀胱元气大惫也,附子养荣汤主之。继用右归丸。
附子养荣汤方
附子(钱半) 远志(一钱) 白芍(三钱酒炒) 归身(二钱) 五味(钱半)熟地(六钱) 肉桂(五分) 茯苓(钱半) 人参(钱半或二三钱) 炙 (五钱无参倍用) 白术(三钱)陈皮(钱半) 炙草(钱半) 煨姜(二钱) 大枣(五枚)
上将熟地枣肉捣烂,其余炒磨为末,加蜜为丸,即予家所制万应一粒丹者是也。凡中风伤寒,痘疹胎产,及血症喉痹等症,势在危急,刻不可缓者,每用一粒,滚汤研化,不时灌服,其势自定。继予两粒三粒,其病自退。如调治久病,则作细丸,每服五钱,早晚两时,空心米饮送下。
按 ∶上方主治劳役过度,饥饱失时,思虑太甚,郁结尤多,以致脾肺气虚,荣血不足,畏寒发热,食少无味,四肢无力,懒动怠惰,嗜卧身倦,饥瘦色枯,气短惊悸, 怔忡健忘少寐;或中风卒倒,张口直视,手撒遗尿,或伤寒重剧,谵妄昏沉,撮空见鬼;或身振脉摇;或筋惕肉润;或吐血、衄血、便血不止;或自汗、盗汗、头汗 不收;或呕吐泄泻;或水肿腹胀;或眩晕呃逆;或痰涌喘急;或筋骨疼痛;或手足痿痹;或心腹腰背肋胁诸痛难当;或九窍不利;或疟痢疾疾,诸药不效;或脱肛痔 漏,积久不痊;或夜热咳嗽;或梦遗白浊;或妇女经闭、血淋崩中带下,胎前产后;或幼稚急惊慢脾,疳积吐泻,麻疹痘疮;或发背痈疽,不能起发收功;或瘰 流注,不能消散溃敛,种种杂症。不拘新久,但看其面色 白痿黄,病势日轻夜重,而其舌胖嫩滑润者,勿论其脉症,投以此方,无不立应。更有其舌由白而黄,由黄而黑,甚至焦干燥裂,而其舌头浮大而胖壮者,属寒凉太 过,五脏虚冷也,亦必此方救之。余家救活各科危症,夙号专门,三吴远近,两浙东西,活人无算,而起死回生之力,此方十居六七。盖其用之广而效之神,诚有不 能殚述者,姑陈其略,以为重生者告。
右归丸方
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熟地(八两) 枸杞(四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杜仲(三两) 归身(三两) 菟丝(三两) 鹿胶(三两) 蜜丸
按∶上方主治,凡命门空虚等症,八味丸治之,不愈者,此方神效。见症已详八味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