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浆草
名称
葴、寒浆(《尔雅》),醋浆(《本经》),苦葴、苦蘵、皮弁草(崔豹《古今注》),酸浆草(《尔雅》郭璞注),灯笼草(《唐本草》),苦耽(《嘉祐本草》),金灯草(《履巉岩本草》),姑娘菜、灯笼儿(《救荒本草》),红姑娘(《卮言》),天泡草(《纲目》),红娘子(《柳边纪略》),珊瑚架(《汪连仕采药书》),山瑚柳、天灯笼草(《纲目拾遗》),九古牛(《植物名实图考》),泡子草,扑扑子草(《福建民间草药》),花姑娘(《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姑娘花(《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打朴草(《闽南民间草药》),叶下灯、铃儿草、荷朴(《闽东本草》)。
酸浆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全草。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基部常匍匐生根。茎高约40-80cm,基部略带木质。叶互生,常2枚生于一节;叶柄长约1-3cm;叶片长卵形至阔形,长5-15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移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而波状或有粗芽齿,两面具柔毛,沿叶脉亦有短硬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6-16mm,开花时直立,后来向下弯曲,密生柔毛而果时也不脱落;花萼阔钟状,密生柔毛,5裂,萼齿三角形,花后萼筒膨大,弯为橙红或深红色,呈灯笼状包被将果;花冠辐状,白色,5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包被浆果;花冠辐状,白色,5裂,裂片开展,阔而短,先端骤然狭窄成三角形尖头,外有短柔毛;雄蕊5,花药淡黄绿色;子房上位,卵球形,2室。浆果球状,橙红色,直径10-15mm,柔软多汁。种子肾形,淡黄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形态与原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花梗几无毛或仅有稀疏毛,花萼除裂片毛较密外筒部稀疏;果成熟后果梗及果萼光滑无毛。
性味
酸苦,寒。
- ①《本经》:味酸,平。
- ②《别录》:寒,无毒。
- ③《唐本草》:味苦:大寒,无毒。
性状
茎圆柱形,木质化较硬。叶互生,完整的叶片阔卵形,长5-15cm,宽2-8cm,先端尖,基部不对称,波状缘有粗齿。宿萼卵形,直径1.5-2.5cm,先端尖,基部不对称,波状缘有粗齿。宿萼卵形球形,直径1.5-2.5cm,黄绿色,薄纸质。浆果球形,皱缩,直径1-1.2cm,。气微,味苦。
酸浆草的效果
功效
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全草。主治热咳,咽痛,黄疸,痢疾,水肿,疔疮,丹毒。
经脉
-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气分。
- ②《闽东本草》:入肺、脾二经。
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治热咳,咽痛,黄疸,痢疾,水肿,疔疮,丹毒。
- ①《本经》: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
- ②《唐本草》: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
- ③《嘉祜本草》:主腹内热结眉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痃癖痞满,小儿疬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敷小儿闪癖。
- ④《本草衍义补遗》:治热痰嗽。
- ⑤《汪连仕采药书》:清火,消郁结,治疝。敷一切疮肿,专治锁缠喉风。治金疮肿毒,止血崩,煎酒服。
-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治白喉初起,鹅口疮,失音(煅灰作散剂吞服)。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研末。
- 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禁忌
- 1.《现代实用中药》:有堕胎之弊。
- 2.《闽东本草》:凡脾虚泄泻及痰湿忌用。
酸浆草的药方
- ①治热咳咽痛:灯笼草,为末,白汤服,仍以醋调敷喉外。(《丹溪纂要》清心丸)
- ②治喉疮并痛者:灯笼草,炒焦为末,酒调,敷喉中。(《医学正传》)
- ③治黄疸,利小便:酸浆、茅草根、五谷根各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 ④治小儿小便不通:酸浆草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 ⑤治诸般疮肿:金灯草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冷水凋少许,软贴患处。(《履巉岩本草》)
- ⑥治杨梅疮:打朴草,不拘数量,水煎数沸,候微温洗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 ⑦治中耳炎:锦灯笼鲜草拧汁,加冰片适量,滴耳。(《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
- 1.朱震亨:灯笼草,苦能除湿热,轻能治上焦,故主热咳咽痛,此草治热痰咳嗽,佛耳草治寒痰咳嗽也。与片芩清金丸同用更效。
- 2.《纲目》:酸浆,利湿除热,除热则清肺止咳,利湿放能化痰、治疸。
- 3.《纲目拾遗》:天灯笼草,主治虽夥,惟咽喉是其专治,用之功最捷。
- 4.《本经》: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
- 5.《唐本草》: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
- 6.《嘉佑本草》:主腹内热结,目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痃癖痞满,小儿疬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敷小儿闪癖。
- 7.《本草衍义补遗》:治热痰嗽。
- 8.《汪连仕采药书》:清火,消郁结,治疝。敷一切疮肿,专治锁缠喉风。治金疮肿毒,止血崩,煎酒服。
- 9.《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治白喉初起,鹅口疮,失音(煅灰作散剂吞服)。